某企业加工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
课程设计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工业通风与除尘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解决本专业工业卫生方面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在现场收集及利用资料进行制图、计算的综合能力。
二、要求
1、要求选择至少两种设计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利与弊,并从中体会和总结设计经验;
2、要求学生按照设计计划进程进行,按时完成课程设计;
3、设计图纸要求至少包括厂房通风和除尘系统设计总平面图(图1)、通风和除尘系统设计立面图(含高程、管道设备尺寸)(图2)、关键部位剖面图(图3)、通风压力分布图(图4),并相应标上图名、图号、制图位、相关尺寸、建筑材料、标高、图例和主要配件详表;
4、设计图纸采用CAD绘图,要求图面清晰、标注准确;
5、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设计方案正确、合理,设计思路明确,标明公式及资料来源,计算过程简洁、清晰,设计内容符合《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要求;要求计算摩擦阻力;
6、完成系统通风除尘设备清单一份,要求根据设计说明书,写清通风机及除尘降尘装置选择说明、来源出处。
7、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1)课程设计的封面采用统一的格式(见尾页)。
(2)采用CAD制图,正文内容文字用小四宋体,一级标题小三黑体加粗,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三级标题小四宋体,大标题与内容必须分开(内容要另起行),段落之间要另起,1.5倍行距;表格行距1倍,5号字体,且左右需调整与页面两端对齐,全篇图表统一编号,有详细的表标题,表标题在表上居中,图标题在表下居中。
(3)图必须标注清楚并符合标注要求。 三、课程设计资料 1、车间基本情况
某企业加工车间高8m,宽10m,长20m,长边南北向布置,南侧长边侧墙居中设有窗户6个,窗台高1.0m,窗户高4m,宽2m,每个窗户相隔1m,两侧距侧墙1.5m。车间墙厚度均为20cm。车间内有编号为1~16#的16个工作台,分2行,每列8台沿车间长边均匀布置,两行间距4m,两行东西最边缘距侧墙2m,南北最边缘距侧墙2m,高度均为1.2m,1~8#为抛光机,操作台宽度1m、长度1.5m,每台抛光机有2个抛光轮,
1
直径均为0.4m,抛光间产生粉尘,粉尘的成分有:抛光粉剂、粉末、金属粉尘等(铁粉尘)。9~16#为高温炉,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温含尘烟气(无有毒物质),粒径范围约为0.010-40um,粒径范围炉内温度为700℃,室温为20℃,尺寸为1.5m*1.0m。加工车间北侧沿厂房北墙外部并列设有贴邻厂房的一间办公室,一间更衣室,尺寸均为沿车间宽边长5m,宽5m,高8m,要求均采用均匀送风的方式提供新风。 2、设计资料
抛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去掉金属表面的污垢及加亮镀件。相关资料如下: 排风量的计算
一般按抛光轮的直径D计算: L=A·D m3/h 式中:A——与轮子材料有关的系数 布轮:A=6m3/h·mm 毡轮:A=4m3/h·mm D——抛光轮直径 mm
抛光轮为布轮,其直径为D=400mm,抛光轮中心标高1.4m,工作原理同砂轮。抛光轮的排风罩应采用接受式侧排风罩。
四、通风系统方案的确定、系统划分应注意的问题 1、排风系统宜分为两个系统; 2、除尘设备可设置在室外;
3、排风系统的结构布置应合理(适用、省材、省工)。 六、时间及进度安排
设计时间一周。 八、班级及设计地点
班级:14级劳安1班、劳安2班、职业卫生班。 设计地点:自选。 九、成绩考核
本课程设计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考核,并包括设计期间的学习态度和纪律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
2016-11-1
2
课程设计封面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通风与除尘》
课程设计
设计人: 学号: 专业方向: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2016年12月
3
附件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