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概念: 2、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都开始于观察。 二、实验和观察
1、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2、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会下沉;往烧杯里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 浮并最终漂浮;如果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 玻璃棒的作用:加速食盐的溶解。 3、实验仪器: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进行加热。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 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搅拌时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外焰温度最高,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的概念:
2、长度的测量。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制单位是米,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
69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微米(m)=10纳米(nm)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量程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注明单位。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先测出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用刻度尺量出重合的棉线的长,即为曲线的长度。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3、体积的测量。
3333
(1)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立方毫米(mm)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369
1立方米=10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10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注意:量杯的刻度不均匀)
V物=V物+水-V水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课本14页图1—27(略)
四、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2、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3、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 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4、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其他温度计: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3、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还有吨(t);克(g);毫克(mg)。
6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毫克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台秤、磅等。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 基本构造:分度盘 指针 左盘 右盘 横梁标尺 游码 砝码 底座 平衡螺母 ★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调平过程中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程量过程中不平衡时又怎么办?)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 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六、时间的测量
1、自然界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粗略的测量时间。
古时:日晷、燃香、沙漏、水漏 现代:摆钟、电子表、原子表 实验室:停表 2、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刻、时、天、月、年。 1天=24小时 l小时=60分钟=3600秒
3、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4、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读数练习,课本25页图1—51)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 七、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提出假设的关键词:可能;也许;或许
3、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照组不能太少,太少不能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第2章 观察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 ④.有严整的结构⑤.能生殖和发育
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二.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动物 植物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能否自由快速的运动 细胞内有无细胞壁, (最主要的区别) 叶绿体和液泡 不能 能 能 不能 无 有 三.蜗牛:
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有触觉(触角)、视觉(触角上的眼)、嗅觉(触角)、味觉(口),但没有听觉;腹足用来爬行,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腹足分泌)。
四.放大镜的使用:
一手拿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放大镜。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
一.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3.8%)和无脊椎动物(96.2%)。
(1) 脊椎动物 鱼类 呼吸 鳃 体温 不恒定 生殖方式 卵生 其他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 代表生物 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海水中:黄鱼、带鱼、鲨鱼 青蛙、大鲵(娃娃鱼,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蝾螈、牛蛙 蛇、鳄鱼、龟、变色龙、鳖 两栖类 幼体:鳃 不成体:肺 恒(兼用皮肤) 定 肺 不恒定 恒定 卵生 幼体在水中,有尾无四肢;成体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 贴地爬行,体表有鳞片或甲 爬行类 卵生 鸟类 肺 卵生 体表有羽毛,前肢特鸡、鸭、鹅、鸽、鹦鹉,化为翼,胸肌发达,企鹅、鸵鸟(不会飞的鸟) 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全身被毛、体温恒蝙蝠、鲸、大熊猫、人 定、有乳腺,胎生,哺乳 哺乳类 肺 恒定 胎生 哺乳 附: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
(2)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 多细胞 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水螅、海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