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作出一审判决的时限是___。
A. 2个月内 B. 3个月内 C. 6个月内 D. 1年内 【参考答案】: C
2.2.某市政府决定停止三轮车营运并给予因此遭受损失的车主一定补偿。市政府的决定体现了行政许可的___。
A. 法定原则 B.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C. 均衡比例适度原则 D. 信赖保护原则 【参考答案】: D
3.对某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作的拘留10天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的复议,由( )管辖。
A. 市公安局 B. 市公安局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C. 西城派出所 D. 市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 A
4.行政诉讼变更判决适用于___。
A. 行政处罚证据不足 B.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C. 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 D. 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参考答案】: B
5.下列哪些属于一般行政法的范畴( )。
A. 行政复议法 B. 公安行政法 C. 科技行政法 D.教育行政法 【参考答案】: A
6.行政主体对城市出租车公司发生的冲突协商不成以致影响交通时所采取的行政指导是( )
A. 管制性行政指导 B. 促进性行政指导 C. 辅助性行政指导 D. 调整性行政指导 【参考答案】: D
7.公务员辞职后,()到与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事业单位任职,需经原任职单位批准。
A. 6个月 B. 3个月 C. 一年内 D. 二年内 【参考答案】: D
8.下列何项不是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 )
A. 实际履行 B. 自己履行 C. 全面适当履行 D. 委托履行 【参考答案】: D
9.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 ——签署。( )
A. 总理 B. 主管部长 C. 秘书长 D. 国务院法制局局长 【参考答案】: A
10.《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负责因违反本条例而承担 的损害赔偿和医疗费用的裁决是( )
A. 行政裁决 B. 行政仲裁 C. 行政复议 D. 行政处罚 【参考答案】: A
11.下列( )合同属于行政合同
A. 行政机关与某企业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 税务局与电力公司签订的供电合同 C. 工商局委托某金融机构代收罚款委托合同 D. 公安局委托乙某将行政复议决定书投邮的委托合同 【参考答案】: C
12.4.城建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某拆迁公司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___。
A. 直接强制 B. 执行罚 C. 行为罚 D. 代履行 【参考答案】: D
13.4、通报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___。
A. 申诫牲处罚 B. 财产性处罚 C. 行为性处罚 D. 人身自由性处罚
【参考答案】: A
14.行政指导以其功能为标准,可分为管制性、调整性和( )行政指导。
A. 个别性 B. 贸易性 C. 促进性 D. 教育性 【参考答案】: C
15.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且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参考答案】: D
16.行政立法的含义包括( )方面
A. 行政立法是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活动 B. 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C. 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制定法律规范的行为 D. 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政行为 【参考答案】: BD
17.下列组织和人员中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A. 公安局局长 B. 某县工商局 C. 某省公安厅 D. 某县政府办公室
【参考答案】: BC
18.我国专门的行政监督机关是___。
A. 政府法制机关 B. 纪检机关审计机关 C. 监察机关 D. 检察机关
【参考答案】: CD
19.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什么?
【参考答案】: 所谓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承担行政法义务,享受行政法权利的资格。所谓行政法上的行为能力,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具有发生行政法上的法律效果的能力。例如,16岁以下的中国公民不具有与国家劳动管理机关发生劳动关系的行为能力。
20.简述行政相对人不能申请复议的事项。
【参考答案】: 行政相对人对下列事项不服,不能依照《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1)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不服的;(3)对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或者处理不服的,但是,行政机关对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除外;(4)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
21.简述行政诉讼裁定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裁定是人民法院主要为解决程序问题而作出的法律行为。(2)裁定可在诉讼的任何阶段作出。(3)通常情况下,一次法院可作出一个或多个裁定。(4)裁定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
22.简述行政诉讼证据保全的条件。
【参考答案】: 人民法院采取对诉讼证据的保全措施,需具备以下条件:(1)证据可能灭失。对这类证据如果不及时收集、固定和保存,以后不复存在或不能起证据作用。(2)证据在将来难以取得。对这类证据如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将难以取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