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外排。 7.职工定员及劳动制度 该项目定员5人。工作制度按每年工作300天,每天1班8h(白班)。 8.项目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伊川县彭婆镇朋轻耐火材料厂位于伊川县彭婆镇彭婆村,所占土地为工业用地,原租用给段来军石英砂厂,主要生产耐火材料,自建设、投产以来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属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后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整改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16〕33号),有序推进全省清理整改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伊川县成立了清理整改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伊川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伊环委办〔2016〕1号)文件对辖区内2015年1月1日以前尚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的已建或在建项目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根据《洛阳市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明细表》,段来军石英砂厂石英砂项目属于“整顿规范”类项目,编号为1559。由于环保措施不完善,限期内无法完成整改要求,被伊川县环保局列入关停名单,项目调查期间,厂区破碎车间及生产线已经拆除,厂区仅保留办公室、仓库。 现伊川县彭婆镇朋轻耐火材料厂收回厂区,利用原有办公室、仓库及供电、给水等公用辅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待将厂区废弃不用的建筑进行拆除、将废弃的生产设备、建筑垃圾、原材料清理移走后,原有问题不会对该项目的建设产生影响。 4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伊川县位于洛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12о12′~112о46′、北纬34о13′~34о33′之间,东西长55km,南北宽45km,总面积1243km2,县城东距省会郑州152km,北距洛阳市区30km。本县四面环山,东部有嵩山山脉的紫金山、娘娘山,南部有外方山脉的九皋山、绝金顶,北部、西部有熊耳山脉的龙门山、万安山、老羊山。海拔在 154~937.3m之间。 该项目地处伊川县彭婆镇彭婆村,东经112о28′40″、北纬34о30′7″。东临238省道,隔路为阳光耐火材料厂,北侧为1个石英砂厂,南侧为天鹏彩钢,西侧紧邻为曲河及荒地,该项目的最近居民点为东北侧410m的东高屯村和东南侧435m的彭婆村居民点。项目周边环境见附图三。 2.地形、地貌 伊川县的地貌为“一山二川七分岭”的格局,县域周围的浅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 8.9%,中部伊河川区地势平坦,占总面积的22.4%,山区和川区之间是大面积的丘陵,占总面积的68.7%。 该项目所在区域地势平坦,西侧为滩涂。 3.气候、气象 伊川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总的特点是春旱增温快,夏热雨集中,秋爽降雨骤,冬寒风势猛。年均气温 14.5 ℃ ,极端最高气温44.4℃(1966.6.20),极端最低气温-21.2℃(1969.1.3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无霜期 210天;近几年主导风向为SE风,频率为9.7%;次主导风向为SSE风,频率为7.2%,全年静风频率26.4%,全年 5
平均风速为1.21m/s;年均降雨量659mm,且分布不均;夏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46.9%,7、8月份降水最多,并多暴雨,表现为雨热同期,降雨集中,冲刷量大。 4.水文 4.1 地表水 伊川县主要地表水体为伊河,伊河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发源于栾川县陶湾乡闷顿岭,流经栾川、嵩县,由嵩县田湖镇入伊川县境内。由南向北穿过伊川县境至郭寨村进入洛阳市龙门境内,过洛阳市于偃师市杨村与洛河交汇成为伊洛河,后流入巩义境内汇入黄河。伊河干流全长265Km,总流域面积6041Km2,伊川县境内干流41.3Km,流域面积943.4Km2。河床宽240~300m,最大洪峰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2.5m3/s,年平均流量为25.6m3/s,全年平均径流量12.07亿m3。 曲河为该项目的最近水体,为伊河支流,Ⅲ类水体,最终汇入伊河,曲河位于该项目西侧。 4.2 地下水 伊川县地下水资源总量9037万m3。但分布很不均匀。伊河川区5125万m3,占57%;东部丘陵区2121万m3,占23.5%;西部丘陵区1764万m3,占19.5%。据物探和调查资料,含水丰富的砂砾石层在该区内由南向北逐渐变厚,含水丰富,含水层埋深一般在0.5~5m,厚度约6~10m,属富水区,主要分布在伊河河漫滩区。地下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侧渗、地下径流和灌溉回渗。地下水流向基本同地形一致。 5.矿产资源 伊川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达37种,主要有煤、铝矾土、石英石、麦饭石、磷矿石、玄武岩、石油等,其中煤储量4.3亿吨,石英石储量3亿吨,铝矾土储量2亿吨,麦饭石储量1亿吨,石 6
油储量8000万吨,磷矿石储量1000万吨。 6.土壤、植被与生物多样性 伊川县多数地方土层薄,有机质、氮、磷含量低,富含钾素。土壤分两大类型:褐土类、潮土类。 全县林业用地 123Km2,占总面积的 11.5%,其中有林地62.267Km2(包括天然林11.933Km2)、疏林地8.533Km2、灌木林地2Km2、未成林造林地4.53Km2、固定苗圃地0.333Km2、宜林荒山荒地45.60Km2,全县活立木蓄积量70.74万m3,林木覆盖率10.27%。 伊川县属温带落叶植被型,树种资源丰富。主要生态树种有:侧柏、泡桐、杨类、旱柳、白榆、臭椿、香椿、苦楝、国槐、刺槐等;兼用树种有:大枣、柿;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梨、桃、杏、李、花椒、荆条、山杏、白蜡、紫穗槐、杞柳等;主要植被和药用植物有:黄背草、白草、羊胡子草、竹叶草、茅草、菊类、柴胡、桔梗、苍术、血参、地丁、细辛、防风、何首乌、香夫子、夏枯草、麦冬等。 彭婆镇利用境内近万亩滩涂资源,结合农业产业化在彭婆、朱村、槐庄、高屯发展莲藕种植、水产养殖;彭婆、南寨等村已发展养殖户528户,其中养殖大户46户,中等养殖户139户,小型养殖户343户,基本实现产销一条龙。还要继续发展以万坡村为中心的养蚕业,万坡、郭洼、吕门等村新规划了150余亩土地准备养殖桑蚕。还要继续推广彭婆村红提葡萄种植、南衙、南寨等村蔬菜大棚种植、朱村、高屯等村优质小麦种植等,使彭婆镇这个农业大镇真正走上农业富镇富民的现代农业产业化。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伊川县概况 伊川县总面积1243Km2,辖14个乡镇,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5.7万,耕地面积86万亩。伊川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古文化遗址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