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效果: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统计图制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进行补充.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习题6.3 1、2、3
选做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学生患近视的比率在全球范围内相当高,有约52%的中学生有近视眼,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患近视的比率也有上升的趋势.近视的原因很多: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饮食不当等.近视已是青少年很常见的眼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请你根据本班同学的近视人数,然后把所得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并制成扇形统计图,那应该怎么办呢?请试一试,想一想. 五、 教学反思
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统计图的特点,而且普遍掌握较好,因此没有必要再以问题的形式逐步总结认识,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而且能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并且让学生利用小组调查搜集来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统计图.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搜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 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统计图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附件1:本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对圆心角的认识.
2.会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及各扇形的圆形角度数. 3.总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五步). 4.培养整理、表示数据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1:自主学习(认真看书,在书中找出答案)
1、顶点在 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 . 2、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 与360°的比.
3、对某城市1000户家庭人口数做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1)计算出各类家庭占1000户家庭人口数的百分比(填下表);
(2)根据百分比,计算出各类家庭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填下表);
家庭 户数 各类家庭占1000户家庭人口数的百分比 各类家庭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活动2:互助学习:阅读并完成课本P208—P209问题及做一做、想一想,讨论总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五步)
(1)计算各部分的 ; (2)计算各部分 的度数; (3)画圆、画 ; (4)标出 ; (5)写名称.
活动3:问题解决:(针对上面的问题、重点强调过程) 在以上两个学习环节中你们小组的问题有哪些? 活动4:自主反馈
1.初一某班有学生50人,
身高(cm) 140~149 149~155 155~160 160~167 二口之家 三口之家 四口之家 五口之家 180 420 200 90 其他 110 下面收集的是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
人数 8 25 12 5 解:(1)各身高段人数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数为:
40~149 cm为___ __;149~155cm 为__ ___; 155~160cm为______;(4)160~167cm为________;
表示各身高段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140~149 cm :___ × = __°; 149~155cm :___ × = __°; 155~160cm:___ × = __°; 160~167cm:___ × = __°.
2.下面收集的是某校七年级300名学生上学的数据,将表中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步行 骑自行车 坐公共汽车 其他 60人 100人 130人 10人
活动5:学习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