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会儿又想做服装设计师……总之,一会儿一个想法,说得多了,爸妈也就不太当真了。这倒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我三心二意、喜新厌旧,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是早早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总会有一时的偏好,想去某条路上走一走、试一试,后来发现走不通,或者那条路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者自己根本不敢迈出脚步……总之,走不下去,便换一条路接着走。
现在作为我的职业的“写作”,最开始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爱好。我从中学开始写小说,后来有一天,大概是初三的时候,我不知怎的,一拍脑袋,跟我妈说将来想去学做电影。这在我的“一箩筐梦想”里算是一个挺新颖的职业,可能跟我当时喜欢看电影有关。当然,我妈认为这只是我又一次的心血来潮、异想天开。因为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儆电影是一个离我们特别远的行业,特别是在我家乡这种边陲小城,家中的亲戚朋友往上数三辈都和电影“八竿子打不着”的普通人家,做电影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知道是我对这个梦想不够坚定,还是连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梦想太不切实际,总之,一段时间之后,我便把这个梦想抛在脑后,投入了新的梦想中。
后来,从高中到大学,始终把写小说作为爱好的我,却因为这点小小的坚持而逐渐走上了作家的路。发表了小说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给漫画写脚本。再后来,我参与了电影剧本的改编,也开始应邀写一些电视剧剧本,甚至电影剧本。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反应过来,我竟然已经在“做电影”了!
请原谅我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讲述这个过程,因为这确实不是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追梦记”,我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这是“命”。但别误会,我并不是说这是那种天上掉馅饼式的幸运幸而是基于我个人的性格、选择、努力和时机等因素,最终汇集而成的命运轨迹。 如果我没有坚持“写作”这个爱好,如果我没有把每一次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我没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高效的学习能力……我大概都不会有机会实现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梦想吧!像我这样“曲线救国”去实现梦想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高效的学习能力。
当然,我想,每一个梦想的实现,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像人们常说的,努力是1,运气是0,两者组合起来是10,但只有运气而不努力的话,就只是0。 我正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梦想之路。
(选自《读者》2019年第2期,有删改)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我”实现“做电影”这一梦想的过程。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努力是1,运气是0,两者组合起来是10,但只有运气而不努力的话,就只是O”这句话的含意的?
(3)文章以《曲线救国做编剧》为题,有何作用? (4)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答案】 (1)坚持把写小说作为爱好,从而逐渐走上了作家的路。发表小说后,开始给漫画写脚本,再后来参与电影剧本的改编,也应邀写电视剧剧本甚至电影剧本。从而实现了“做电影”的梦想。
(2)示例:无论做什么事,努力是最重要的,如果再有点运气的话,那一定会成功;如果不努力,只想靠运气,那肯定是一事无成的。
(3)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通过写作最终实现“做
电影”的梦想的过程;新颖醒目,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示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爱好,然后将爱好坚持下去,并做到把每一次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还需要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高效的学习能力。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可结合文章3~5段的内容,从坚持写小说——走上了作家的路——给漫画写脚本——参与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甚至电影剧本的改编。最终实现了“做电影”的梦想。(2)语句“努力是1,运气是0,两者组合起来是10,但只有运气而不努力的话,就只是O”,要明确“1”表明有成效,“0”说明没有成效。也就是说,只有“努力”和“运气”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只凭借运气,是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据此理解分析作答。(3)文章运用“‘曲线救国’做编剧”作题目,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作编剧的过程;又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通过写小说,最终实现了“做电影”编剧的梦想的过程;同时题目新颖醒目,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4)本题作答要围绕着“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坚持梦想,拥有爱好并坚持,做事要认真,要有积极的学习热情,要有高效的学习能力等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坚持把写小说作为爱好,从而逐渐走上了作家的路。发表小说后,开始给漫画写脚本,再后来参与电影剧本的改编,也应邀写电视剧剧本甚至电影剧本。从而实现了“做电影”的梦想。
⑵示例:无论做什么事,努力是最重要的,如果再有点运气的话,那一定会成功;如果不努力,只想靠运气,那肯定是一事无成的。
⑶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通过写作最终实现“做电影”的梦想的过程;新颖醒目,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⑷示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爱好,然后将爱好坚持下去,并做到把每一次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还需要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高效的学习能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然后继续归纳概括。
⑵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文中的内容,结合文中的主旨,上下文的关系对句子进行分析,注意其深层次的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本题作用的理解。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此类题型的训练,掌握标题的基本的作用,结合本文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考生要紧紧围绕中心话题,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回答,内容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南极绣花的男人
毕淑敏
岸边有几座咖啡色小木屋,悬挂的国旗说明这是阿根廷设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和我们同行的极地专家道:看到房上的黑色痕迹吗?顺他伸出的食指望去,果见房顶上有斑驳的暗色条缕和团块。大家猜这是怎么造成的?专家卖个小关子。众道,遭雷劈?南极常有电闪雷鸣的雨吗?专家揭底,火烧的。
有人嘴快道,估计是厨师改善伙食,不小心走了火。有人悄声质疑,阿根廷菜系也跟咱中餐似的,讲究烈火烹油吗?专家答,这场火与厨师无关,和医生有关。大家纳闷,穿白大褂的如何和火灾掺和到一块儿?
专家细解:阿根廷在这里进行长年科考工作,科考队人员两年一轮换。到了换岗时间,新人上站,原团队返回家园。要走的人欢天喜地,不料驻队医生被通知还需在站点继续执守一年。医生默默解开收拾好的背囊,又开始了寂寞的南极生活。等啊等,终于又一个两年过去了,好不容易熬到了轮班时间,总算可以回家了。没想到该医生又接到通知,请他继续留守两年……此人精神崩溃,当天深夜,一把火将科考站点燃,烈焰熊熊…… 后来呢?大家僵愣了一会儿,忍不住问。
后来阿根廷科考站就成了现在的样子,焦糊屋顶。极地专家回答。大家说,那个医生呢?专家说,医生终于重返了城市,不过住进了监狱。大家议论纷纷……
南极会让一个正常人的整个机体,处于高度应激反应状态中。说到底,南极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这就是除了早期探险家和科考人员外,南极从未有过真正原住民的原因。 我记起当医学生时,学习到的对人体“应激反应”的解释。它是个专有名词,最早来自加拿大学者汉斯赛里。他根据人在寒冷条件下的反应,提出一个重要概念——人体在遭到强烈有害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紧张状态。激素分泌增加,免疫系统受损。严重的甚至导致精神趋于崩溃。
联想到纵火的阿根廷医生,不知现在出狱了没有?能否回归正常生活?也向一代又一代中国南极科考队员致敬,为了祖国,他们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最寒冷的大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天,老芦神秘地对我说,嗨!图书馆里有个新闻。我说,图书馆能有什么新闻? 那儿有个老头,低头绣花。我真惊讶了,问,你没看走眼?老芦道,我盯他好几天了,穿针引线绣个不停。
我说,那老头……多大年纪?老芦说,看起来比我还老。我不相信,说,不可能吧?你几乎是这船上最老的老头了。我知道仅有一个男人年纪比你大,不过他眼神不好,估计没法在颠簸船中绣花。 老芦说,你去看看。
在图书馆窗前,有一外国老汉,正低头凝神绣花。他长满金色汗毛的手指头,粗状如小胡萝卜,寸把长银针,在绣绷上翻飞,绣着一幅直径二十多厘米的圆形十字绣。 外国老汉的绣布,硬挺方正,面料挺刮。绕线板、鹤形剪等一应家伙事儿,围伺身旁。他安详地将小小银针自绣布下方扎出,轻盈提线。还不时用小工具敲敲打打,让绣品更显平整。哈!原来是船上快七十岁的英国探险队员乔纳森先生。
我说,您绣的这是什么图案?他笑答,企鹅。我又问,您是觉得船上生活太单调,靠绣花打发时光吗?
乔纳森惊奇地耸耸花白的眉毛,说,船上单调吗?我一点不觉得。主要是在繁华都市里,太忙,没机会绣花。到南极来,正好可以绣我喜爱的动物。只绣企鹅。每绣好一只企鹅,我就把它送给朋友们。大家都很喜欢。他还说今年的绣品打算送给女儿当结婚礼物。我说,您女儿收到您亲手绣的企鹅,一定特别高兴。乔纳森说,是啊是啊!所以,每一针我都绣得很带劲。他眉目间的笑意皱纹深而妥帖,是他经常开怀大笑的证明。
我和老芦告辞了,望着航行中的抗冰船外无尽无涯的南极冰峰,无端想起辛弃疾的一句词:“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
(有删减)
【背景】走过80个国家与地区的毕淑敏,对世界仍保持好奇。66岁这一年,她毅然开启了南极之旅。其间,接触了在南极绣企鹅、祖孙四代献身极地科考事业的英国人乔纳森。 (1)文章主要叙写了两个故事,文中横线处是个过渡段,请结合上下文,在下面空白处补写一句或几句承上启下的文字。
(2)从选材角度,分析体会作者叙写第一个故事的用意。
(3)“在南极绣花的男人”这个题目拟的很巧妙,请分析体会其妙处。 【答案】 (1)不由得思虑,如果长期在南极生活,如何度过难捱的单调时光?
(2)第一个故事的叙写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作者意在借这个材料表明南极寒冷恶劣的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在这里生活的人会出现高度应激反应,甚至会出现精神异常。除此之外,写这个材料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突出表现“绣花的男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探险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他近七十,仍坚持在南极探险,而且能细心、耐心地绣花,可见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从容、淡定。
(3)“在南极绣花的男人”直接点明了本文要表现的中心人物,且“男人”一词富含感情色彩;能形成悬念,激发读者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南极”与“绣花”和“绣花”与“男人”本来不大关联,但是作者确确实实要写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命题很吊人胃口;另外这个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但“在南极绣花”却能引发读者的回味与思考:在南极绣花的男人是能沉下心的探险家,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受到环境干扰和影响的。
【解析】【分析】(1)从文章看,文章主要叙写了两个故事:我们听专家讲阿根廷医生火烧设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的故事;快七十岁的英国探险队员乔纳森先生用绣花来打发单调的时光。依据“南极会让一个正常人的整个机体,处于高度应激反应状态中。说到底,南极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能否回归正常生活?”和后文“我又问,您是觉得船上生活太单调,靠绣花打发时光吗?”可知,过渡的语句应该围绕着“人们如何打发单调的时光”来拟写作答。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文章叙写的第一个故事是阿根廷医生火烧设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的故事,作者意在借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南极寒冷恶劣的环境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另一方面,与后文叙写的乔纳森先生用绣花来打发单调的时光的故事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表现“绣花的男人”在恶劣环境下的从容、淡定,表现了其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起到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文章以“在南极绣花的男人”为题目,首先交代了文章的中心人物;“南极”与“绣花”和“绣花”与“男人”等词语的使用,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在南极绣花”暗示了文章叙写的内容,还能引发读者的回味与思考。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不由得思虑,如果长期在南极生活,如何度过难捱的单调时光?
⑵ 第一个故事的叙写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作者意在借这个材料表明南极寒冷恶劣的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在这里生活的人会出现高度应激反应,甚至会出现精神异常。除此之外,写这个材料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突出表现“绣花的男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探险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他近七十,仍坚持在南极探险,而且能细心、耐心地绣花,可见其在恶劣环境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