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好玩 教学内容: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54-55
教学目标:
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 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 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
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
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条,剪刀,双面胶、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刚才一进教室,同学们都对桌上花花绿绿的纸条感到好奇,它们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对象。你可别看它简单,其中藏着不少数学奥秘呢!课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够大胆地猜想,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上来,做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同学们,今天老师刚学会不久的魔术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开心吗?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1.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 面?(引导学生观察) 板书:四条边两个面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板书:两条边两个面
学生动手操作:围成一个圈数学上把这种有里外之分的纸圈称为双侧面纸圈 3.想办法将长方形纸条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吗?生动手试做。当生遇到困难时老师 拿出事先做好的纸圈,让学生用手感觉它是一条边一个面。 板书:一条边一个面
4.让我们一起来动动手研究一下吧!(如果学生不能做出,教师可以适当提醒。) 由做出来的同学介绍“莫比乌斯带”的做法:将其中的一边转180度并粘贴起 来。(学生动手操作,可小组合作完成)
是不是只有一条边呢?(用手沿着其中的一条边走,能回到原点) 如何验证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用一笔能将整个纸条画完,回到起点) 为什么只有一条边一个面呢?(生小组讨论,回答)
当多数学生想要亲自感受的时候,师趁机指导学生做一个单侧面的纸圈。 强调:一头不变,另一头拧180度,两头粘贴。
5.现在我们做成了一个圈,它只有一条边一个面,非常地奇怪。(课件出示:神 奇的怪圈)
6.简单介绍怪圈的来历。(课件出示: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三、变化莫比乌斯带 1剪莫比乌斯带 1. 2(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 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启发学生想象力) (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验证它是否是莫比乌斯带)
1剪莫比乌斯带 2. 3(1)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的方法证明一下。 3.其它剪法
从中间或是从三等分线剪莫比乌斯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你们还想怎样 剪?结果会怎样呢?在小组内说说看。 四、生活中应用
1.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纸圈竟如此神奇,它可不光好玩有趣,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 方面面,让我们跟随莫比乌斯带一起走进生活中去吧。 欣赏图片(课件出示)
(1) 莫比乌斯茶具 (2) 莫比乌斯爬梯 (3) 工厂传送带 (4)莫比乌斯跑道 (5) 2007特奥会会标“眼神” (6) 克莱因杯 (7) 三叶扭结 2.莫比乌斯带还会救人呢,大家相信吗?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执事官不想误判此案,但是又不敢得罪县官,你们猜他怎么做?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做成莫比乌斯带。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谁来说一说?)
五、课后小结:最后,让我们今天的课结束在这首有趣的童谣中吧。 一个长条扭一扭, 两条短边手牵手, 变出莫比乌斯带, 单侧曲面把路开。 来呀,我的好朋友, 科学探索一起走!
希望同学们象童谣中说的那样,在数学王国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教学反思:
数学好玩 教学内容:可爱的小猫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56-57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小猫乐乐”在方格纸上利用“数对”放大的探索过程,通过“填一填” “画一画”等活动,体会用“数对”的变化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积 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活动中体验图形的多种变化,感受在方格纸上利用“数对”进行图形放大与 缩小的趣味性,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用“数对”的变化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对”的变化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小猫图)
我来试试同学们的眼力怎么样?谁能看清上面画着什么?(展示课件出现放大镜,边操作边说:“看清了吗?”最后再调整至合适的大小。)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刚才还看不清,现在为什么看清楚了?是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学习活动就从一只神奇的小猫开始。 二、神奇的小猫
1.根据小猫乐乐图,学生用数对表示各点位置。独立填一填。全班交流,说说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个数表示什么。 2.认真观察,寻找规律。
(1)学生将小猫乐乐的轮廓的点的数对填写在表格中。
(2)讨论“天天”的点的数对与对应的“乐乐”的点的数对相比,发生了什么 变化。
(3)全班交流。找到规律,填写表格。
(4)学生独立寻找表示“晶晶”“欢欢”的点的数对的变化规律,填写后交流。 3.画三只小猫的轮廓。
(1)猜猜根据三只小猫的数对,画出三只小猫,哪只最像“乐乐” (2)学生描点,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测。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有什么发现?
(4)结论:表示轮廓的点的“数对”的两个数都乘相同的数,变化后的图形与 原图才像。如果乘的数不同,就会“变形” 三、巩固练习
书P57画一画。学生思考交流,准备怎样设计让图案“变形”,互相启发,再实际画一画,展示作品,同学交流。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58-59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 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结合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尝试结合所学内容从日 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回顾、整理等学习活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感受克服困 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学到了什么
1.学生翻阅教材,回顾四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2.将罗列的知识进行归类,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3.梳理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并记录下整理内容。 4.全班交流。展示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 二、我的成长足迹
1.独立回顾自己的收货和感受。 2.组织小组和全班交流。 三、我提出的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提出问题,小组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选择一些“典型问题”“好问题”进行分析点评。 3.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解决问题。 四、我的数学日记
独立完成,展示,点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