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2:53: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1、归纳和演绎 2、分

析和综合 3、抽象和具体 4、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1、 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一是以往的历史理论多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3、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4、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方式 25、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是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3、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理解:不仅指马克

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

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

性。

6、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①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

界是主动的,具有选择性的创造性。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现实对象性。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控性。

7、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

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8、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因为他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大力,是贯穿于其他规律的范畴的中心线索。质变和量变,看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对立统一关系。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及其原因,而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9、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

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体系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26、 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多样性包括1、各程度看这些关系的根源;二是以往的理论都国、各民族在经历某种社会形态时,其经济、政治制度、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

意识形态等方面各有特点,不存在一个简单的模式,而12、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是互是多样化的。2、各国、各民族在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

相依存互相吸取、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的发展过程中,所选择的时间和方式是多样化的,不是13、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1、实践是认识同步同时,也不是同一种方式。3、在某些特殊的国家、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民族和地区,在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其社会形态的发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展,在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发展序列上,可以越过宿。

其中某个发展阶段。4、在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发展14、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即克序列中,某些国家和民族还会出现一时或相当长时间的服又保留。

倒退和旧制度复辟现象。统一性包括其一:各个国家和15、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民族的历史发展,在没有外来条件严重干涉的情况,其展的方向和道路。

社会形态将按照自然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16、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是在于是否承发展,一般都按照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向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向前发展,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感性认识是对现象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其二: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的国家、民族,都有共同的本18、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是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质特征。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7、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是:19、 运用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的更替。

如何认识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28、 当前我国阶级斗争主要特点:1、阶级斗争在一定20、 真理和谬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我国的经济和文化还处于发展之以相互转换。

中,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2、阶级斗争的总趋势是21、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客观性。

逐渐缓和以至最后消失,但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2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对社会存在

还可能激化。3、阶级斗争虽然存在,但大量的是人民内

部矛盾问题,而同极少数敌人的斗争,我们有能力也有力量在法律范围内有秩序的进行,今后不再开展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

29、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0、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历史分析法。 31、 简述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正是围绕这个问题同机会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成功的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2、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改造旧社会,实现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3、无产阶级专政是最新型的专政相结合的国家的统一。 32、 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他对上层建筑起决定性作用。 33、 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4、 谈谈正确认识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普遍起作用的作用规律,是正确认识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根源的一把钥匙。第二、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35、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

值学说。

36、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37、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哪些:主要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活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掌握一定生产技术所必须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3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既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又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39、 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40、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

值率,其根本原因是: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41、 简述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

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的采取货币、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42、 资本主义国家由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有哪些种类目前遇到什么困难福利有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制度的困境有:财政赤字扩大、推动物价上升,造成通货膨胀、产品竞争力下降、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43、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是: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44、 什么是经济一体化目前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经济一体化,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水再生

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经济一体化组织有:欧洲联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北美自由贸易联盟、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经济联系协定等。

45、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46、 二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资本输出的需要、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47、 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的新内容和表现形式是: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由国家出

面组织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48、 科技革命是怎样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了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为新生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物质基础,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飞跃,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第二次科技革命创造的生产力与自由竞争的资本所有制的关系发生矛盾。然而自由竞争又为解决这一矛盾开辟了道路。又为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股份公司的出现更加推动了生产集中的发展,应为股份公司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集中大量的资本。随着生产集中的发展,当少数大企业具有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市场的能力时,在资本本性的驱使下,必然走向垄断。当垄断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私人垄断资本阶段其经济基础是垄断资本的集团所有制。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宇航等特别是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1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这些部门需要大量资金他超过了私人垄断资本能承

受的限度,只有借助国家的力量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2由于科技革命的影响,分工和专业协作化的程

度进一步提高,生产已接近全面社会化。3、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扩展都离不开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离不开产品的开发。

49、 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0、 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是1、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2、实现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3、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精神文明。4、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5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1、建立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了社会的主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合作、平等互利的关系。3、劳动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并为劳动人民利益服务,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4、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又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5、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建立了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6、在封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劳动人民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52、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g9a31dag85bn78arf2570pk9t7uz00b8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