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宽为4 mm的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8Nx4=7.2N C.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不可能成正比
D.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 【答案】D
【解析】归纳法仅有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无法得出普遍规律,故AB错,从数据看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有可能成正比,故C错,D正确。
7.研究力的作用时,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的电阻 【答案】D
【解析】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也就是成年人施加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小孩共同施加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采用的是分类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用的是比较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电阻,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 8.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
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则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平分;
(2)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4)可以调节反光镜或通光孔使视野变亮。
A.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平分,故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可能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故A错误;
B.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时,也会导致保险丝熔断,故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正确;
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但如果视野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或较大的光圈使视野变亮,故D错误。
9.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中与之相同的是( ) A.保持电阻不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C.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D.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 【答案】B
【解析】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做转化法;保持电阻不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利用的是转化法,故B符合题意;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是类比法,故C不符合题意;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是理想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
10.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在下面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B.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
C.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D.探究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答案】D
【解析】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A.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功率描述做功快慢,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利用速度说明功率,采用的是“类比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了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与分力可以由一个力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 11.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70℃ B.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6cm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0g 【答案】C.
【解析】本体考查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估测物体运动速度.基本解题思路是: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此选项不B.符合实际;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比18cm大一些,在26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此选项符
合实际;D.一块橡皮质量在6g左右,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6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12.研究力的作用时,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的电阻 【答案】D
【解析】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也就是成年人施加力产生的效果与两
个小孩共同施加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采用的是分类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采用的是比较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的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3.物理学中研究一个量与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法,在探究同一品牌电热水喝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功率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选填“电流”、“电阻”或“通电时间”),加热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汽化”、“液化”或“升华”) 【答案】控制变量;通电时间;汽化
【解析】研究一个量与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电热与电阻、通电时间、电流大小有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减少,是部分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此过程叫汽化。
14.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
【答案】0;10m/s。
【解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每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象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的速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