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解读——物质性
质的探究
1. “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第1题图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葡萄糖。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人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氧气、氮气。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端通入足量的氧气,若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说明溶液中溶入O2。
2.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对碳酸氢钠的性质也进行探究。 【问题1】碳酸氢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1】用pH试纸测定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分别为9和12。 【结论1】两种溶液都呈碱性,它们的碱性强弱顺序为碳酸钠>碳酸氢钠。 【问题2】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酸的反应。
【实验2】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序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操作 碳酸氢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将盐酸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将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 现象 立刻产生气泡 立刻产生气泡 立刻产生气泡 滴加一会儿后才有气泡产生 【问题3】实验④与另外三个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3】将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与相同浓度的盐酸互滴,利用手持传感器测定反应中溶液pH变化,四个实验的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2题图
【分析】
(1)图4表示的实验是实验① (填实验2中的序号)。
(2)比较图3与图2发现:图3中的阴影部分与图2叠合后,图像基本重合。则图3中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 NaCl+NaHCO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D点的溶质为HCl、NaCl(写化学式);所以,“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后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比较图1与图3发现:不同的操作有不同现象,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盐酸过量,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碳酸钠过量。 【应用】
用稀盐酸来鉴别一瓶溶液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时,应如何操作?取少量两种溶液分别滴加
到稀盐酸中。
3. 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贮存条件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第3题图1
【探究Ⅰ】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图2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样品的溶解;用pH试纸测得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第3题图
【探究Ⅱ】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25 ℃时,将30 g硫酸铵加入50 g水中,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C (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图4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