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完美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0:24: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 班级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课前预学】

一、作者简介:下面关于苏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一门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说的就是苏氏父子。

B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秋声赋》《石钟山记》

等,苏轼本人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世有有“苏文如泉”之说。

C苏轼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名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D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 二、背景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是年苏轼47岁,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定风波》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樯橹( ) 酹( ) 纶( )巾 料峭( ) 蓑( ) .....2、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同 .

3、 课文理解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描写古战场险要地势的名句是: , , 。

(2)词中描写周瑜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 , , 。

(3)《定风波》中表现苏轼旷达的胸怀、超脱的性格的句子有: 。

【讲练互动】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完成6-8题。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诗人笔下的赤壁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7.本词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

8.《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定风波》,完成9-11题。

9.这《定风波》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10.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张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后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垒(lěi) 纶巾(guān) 经纶(lún) 樯橹(qiáng lǔ) .....B、捋胡子(luō) 酹江月(lèi) 吟啸(xiào) 一蓑烟雨(suō) ....C、料峭(qiào) 讥诮(xiào) 俏丽(qiào) 悄然(qiǎo) ....D、萧瑟(sè) 吝啬(sè) 塞责(sè) 稼穑(qiáng)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甘霖 元霄 樯橹 怀谨握瑜 B、沏茶 雾霭 淘汰 铤而走险 C、谌蓝 萧瑟 丰稔 披荆斩棘 D、蔷薇 黍离 舞榭 不径而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温暖 ..

C、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 B、千古风流人物 ....C、回首向来萧瑟处 D、同行皆狼狈 ....5.关于这两首词写作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作者政治失意时所作之词,上阕写景雄浑,尽现豪放词风,但下阕“人生如梦”的感叹让全词格调归于苍凉。 B、《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塑造周瑜形象的手法就是烘托。“多少豪杰”、壮丽江山、初嫁的小乔,都烘托了周瑜英姿勃发、儒雅潇洒的英雄形象。 C、《定风波》笔调风趣幽默,“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有点俏皮的味道。别看我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但走在这风雨横行的沙土路上,要比骑马舒服自在多了。这种幽默不仅是苏轼个性的反映,而且是他从多年政治风波中总结出的处世之方。 D、《定风波》于日常小事中生发哲理,途中遇雨,实属常事,但作者却在常事之中体现出了自己的平生学养、处世精神和开阔胸襟,表现出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忧患所扰的心情。 6.下面各句成语使正确的一项是 ( )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 品质好。

B、城市建设的盲点地区,由于管理不力,垃圾堆得像小山,令人叹为观止,那里的环境必须尽快加以整治。

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江南的春光所陶醉? D、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 、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均价超过了14万元。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二、课堂延伸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8.这首词写于苏东坡被贬谪黄州之时。请说说词人是怎样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四者结合起来的。

9苏东坡用词极为准确传神,请举例说明。

三、语言表达

10.依据下面的句子,在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

, ; , 。

11.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著名诗句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预习检测】

1 关于苏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一门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说的苏氏父子。

B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秋声赋》《石钟山记》等,苏轼本人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世有有“苏文如泉”之说。 C苏轼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D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 【答案:B 《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作品,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苏文气势磅礴,世有“苏文如海”之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樯橹( ) ②酹( ) ③料峭( ) ④蓑( ) .....【答案 (1)①qiáng lǔ ②lèi ③qiào ④suō 】

2、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尊, 同“樽” .

3、 课文理解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描写古战场险要地势的名句是: , , 。

(5)词中描写周瑜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 , , 。

(6)《定风波》中表现苏轼旷达的胸怀、超脱的性格的句子有: 。

【答案:略】

【讲练互动】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完成6-8题。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诗人笔下的赤壁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选择了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岸、浪(千堆雪)这些意象,把眼前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作用)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7.本词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

【答案:词中的周瑜是一个年轻有为、风流倜傥、儒雅潇洒又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形象,他运筹帷幄,建功立业,苏轼最渴望的就是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8.《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二)阅读《定风波》,完成9-11题。

9.这《定风波》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答案: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

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10、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垒(lěi) 纶巾(guān) 经纶(lún) 樯橹(qiáng lǔ) B、捋胡子(luō) 酹江月(lèi) 吟啸(xiào) 一蓑烟雨(suō) C、料峭(qiào) 讥诮(xiào) 俏丽(qiào) 悄然(qiǎo) D、萧瑟(sè) 吝啬(sè) 塞责(sè) 稼穑(qiáng) 【 答案A B捋lǚ 胡子C讥诮qiào D稼穑 sè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甘霖 元霄 樯橹 怀谨握瑜 B沏茶 雾蔼 淘汰 铤而走险 C谌蓝 萧瑟 丰稔 披荆斩棘 D蔷薇 黍离 舞榭 不径而走 【答案:B A 元宵 C 湛蓝 D不胫而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温暖

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答案:B 料峭,微冷状。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 B、千古风流人物 C、回首向来萧瑟处 D、同行皆狼狈

【答案:D A古义:长江 今义:大的河流 B古义:杰出的 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③跟男女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C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

5关于这两首词写作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作者政治失意时所作之词,上阕写景雄浑,尽现豪放词风,但下阕“人生如梦”的感叹让全词格调归于苍凉。

B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塑造周瑜形象的手法就是烘托。“多少豪杰”、壮丽江山、赤壁鏖战以及作者自己,都烘托了周瑜英姿勃发、儒雅潇洒的英雄形象。

C《定风波》笔调风趣幽默,“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有点俏皮的味道。别看我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但走在这风雨横行的沙土路上,要比骑马舒服自在多了。这种幽默不仅是苏轼个性的反映,而且是他从多年政治风波中总结出的处世之方。

D《定风波》于日常小事中生发哲理,途中遇雨,实属常事,但作者却在常事之中体现出了自己的平生学养、处世精神和开阔胸襟,表现出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忧患所扰的心情。

【答案:A 《念奴娇·赤壁怀古》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苏轼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的上阕描写景物,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下阕词人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6下面各句成语使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 品质好。

B城市建设的盲点地区,由于管理不力,垃圾堆得像小山,令人叹为观止,那里的环境必须尽快加以整治。

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江南的春光所陶醉? D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答案:C A汗牛充栋,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B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C脍炙人口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D“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奇怪。实际使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不能用作动词,更不能带宾语。它可用作谓语,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司空见惯”(《工人日报》1997年10月22日《走依法治国之路》);也可用作定语,如“我们过去司空见惯的合同书,虽然也按程序办理,但远不如国际合同那样严密和富有刚性”(《工人日报》1997年11月5日《合同意味着什么》)。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 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均价超过了14万元。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答案:C A“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并列不当;B 关联词“不仅”位置不当,应该放在“我们城市”前面;D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将“由于”与“青少年”换位。】

二、课堂延伸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8词写于苏东坡被贬谪黄州之时。请说说词人是怎样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四者结合起来的。

此词上片全是叙写东坡深夜醉归,用语仿佛平直,但最后一句“倚杖听江声”透露了词人心中情感的波涛,我们仿佛听见了词人心中的不平之音。但当时他是遭贬之身,这种不平表现得相当含蓄。下片一、二两句是议论性的抒情,词人心中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自然地表现了出来。第三局写景,景写得极美,显示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但尽管“风静縠纹平”,但词人的心中并不平静,内外形成了对比。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词人希望能乘一只小船漂泊于江海之上,去寻找他理想的境界,去度完他的余生。

9苏东坡用词极为准确传神,请举例说明。

答案 “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夜已深,但词人由于豪兴淋漓,喝酒太多,以至于分不清时辰了。“倚仗听江声”中的“倚”字写出了诗人历经宦海风浪,身体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老的无奈。

10依据下面的句子,在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面对赤壁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

; 。 答案一: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尽赏洞庭美景,范仲俺有感而发,展现仁人之心。

答案二: 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历经人世辛酸,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就史家绝唱

11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著名诗句

【答案:④① ⑥② ③⑤ 】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搜索更多关于: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完美版 的文档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完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lcc4cvso5s23r4b01m9s4tl8lgrm00e5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