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科目 历史 课题 的文化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国至隋唐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3.学习三国至隋唐时期科学技术 教学目4.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标与 二.过程与方法 核心素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认识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对于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有促进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1.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 2.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3.三国至隋唐时期科学技术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难点:1.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 2.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前准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师】PPT展示白马寺图片,进行课堂导入。 【师】大家看,这是唐朝白马寺的照片,代表了唐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东汉初年,汉明帝于是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请来了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汉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在他们居住的地方修建佛寺,这就是洛阳的白马寺。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佛教在两 汉之际已经传入中国当属事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师】布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师】结合PPT,进行新课讲述。 1、汉朝 (1)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师】西汉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缺立。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开始兴起,儒学也随之有了新发展。下面请同学们回答我这一时期三者发展的表现是? 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并回答问题 1. 三国分立的状态 2. 魏蜀吴 曹丕,刘备,孙权 学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并进行回答: 1、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主张“贵儒”和“尊道”。 2、佛教盛行:佛教也吸收 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3、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帮助学生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的发展情况,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结合PPT进行总结)。 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状况。那么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与融合之后,其在隋唐时期有了新发展。那么这种新发展表现在哪呢?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结合PPT)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 学生思考并在课本中寻找答案: 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 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而到了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师】由于这一时期佛教的盛行。国家开始广修寺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还使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故而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反佛的思想,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师】对,面对这种现象。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 学生回答:范缜 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 的,对佛教进 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也几度灭佛。 但结果是佛教文化虽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师】(结合PPT)那我们可以看到,反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被遏制。反而因为其和道教的发展,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为此,社会上又出现了一种什么思潮? 【师】对。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师】其实这一时期除了儒学、道教和佛教有了 学生回答:复兴儒学 新发展之外,还出现了一种逃避现实政治斗争、 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 1、背景: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 2、内容 (1)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2)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 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3、代表人物:竹林七贤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一部分的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