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态度积极、愉快、沉稳 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有感染力 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和谐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 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接受学生的意见 具有教育智慧,善于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 无效问题( )次 理解性、判断性、实证性( )次 师生互动( )次 生生互动( )次 热情 冷漠 忽视 有效调控 放任
师 学生提问 生 互 动 教师对学互 生提问的态度 动 互动管理 资 设施运用 教学设施使用恰当有效 源 对学生原有知识的利用恰当有效 生成资源应 应用 对学生课堂生成问题利用恰当有效 用 学生 快乐度、投入度、积极度、接受度、收获度 感受
课堂观察量表(学生活动量表)
姜宏超 时间、 地点 观察者资料 姓名 观察学 生 表 现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课题 学科 评 分 记录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态度。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总体评价:
初中课堂观察量表——课程性质的维度 张娟
时间 讲课人 评课人 课题 视角 目标 规范和清晰? 观察点 ①预设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②目标是根据什么( 课程标准/学生/教材) 预设的? 是否符合该班学生? ③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是否合理? ①教材是如何处理的( 增/删/合/立/换) ? 是否合理? ②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 怎样处理? 内容 ③是否凸显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①预设的教学方法 ( 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 有哪些? 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 实施 ②是否体现了学科的特点? 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 是否有效? ①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 是否有效? ②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 回答/作 评价 业/表情) ? ③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 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 ①预设了哪些资源( 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多媒体) ②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③生成了哪些资源( 错误/回答/作业/作品) ? 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④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 可得到程度如何? 资源 地理课堂中的变化技能量化表(杨正辉)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变化 分值 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度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变化具有可以传递信息;吸引对学生某一课题的兴趣,呼唤热情。它能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我国教育工作者常用“文似看山不喜平”来形容教学的变化。国外教育工作者也有“变化是兴趣之母”的说法,从这些经验之谈中,可以看出变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变化技能大致可分为:教态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及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一、 教态的变化 100分 30分 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其它工具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 1、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甚至会打起瞌睡来。反之,音量过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因此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使教师的讲解富有戏剧性或重点突出。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如“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在讲解中把‘高’‘寒’加大音量放慢速度,效果极好,在一次检测中学生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一题得分率100%。 2、目光的变化 5分 5分 教师在目光变化时要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尊重。在讲课时,教师不能总盯着天花板、灯棍,要始终把全体学生包揽在自己的视野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