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修辞手法----比喻
同学们,这首曲调活泼明快的儿歌里,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唐朝诗人李贺的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弯刀。那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呢?同学们说的对,像香蕉,像镰刀。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弯弯的月儿像香蕉 弯弯的月儿像镰刀
我们来看这三个句子。 这三个句子抓住了弯月与 小船、香蕉、镰刀的两
头尖,中间弯的特点,把弯月比作小船、香蕉、镰刀。这样的句子是比喻句。 那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即用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例如:红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这个比喻句中,抓住了太阳与火球的大、红、热的相似点,把红太阳比作大火球,让人鲜明的、形象的感受到了太阳独有的魅力。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
、 比喻词---就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喻体—就是【做比喻的事物】
比如:她的脸红的像苹果,“她的脸”是本体, “苹果”是喻体,“像”
是比喻词。比喻词除了像之外还有好像、好似、仿佛、似乎等。
1
判别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一看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例如:轻盈的雪花像柳絮一样,漫天飞舞。这个比喻句中雪花是本体,柳絮是喻体,雪花和柳絮的这两种事物的相似点是颜色均为白色,质量都比较轻,可以随风飘舞。
二看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例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个比喻句中儿童是本体,花朵是喻体,儿童和花朵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两种事物有相似点,所以是比喻句。 我们来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 他长得很像他爸爸。 句中的“像”说明他和爸爸长得很像,表示相
貌上的比较,不是比喻。
2、 西湖像一块碧玉。这个句子中,西湖和碧玉都是绿色的、晶莹的,两
者相似点,所以是比喻句。
3、 她静静地听着,好像面对着大海。 句子中用“好像”引出她的联
想,不是比喻句。
4、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飘落。 句中的枫叶和火花都是红色,都在空
中飞舞,两者有相似点,所以是比喻句。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是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但并不是所有的比喻句都包含这三个部分,根据这三个部分在句中出现不同情况,把比喻句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也就是本体像喻体,基本形式是:
2
甲像乙。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等
比如:秋风吹,折扇形的树叶像黄蝴蝶在空中飞舞。这个比喻句中,树叶是本体,黄蝴蝶是喻体,比喻词是像。这是明喻。
暗喻也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但句子形式变为:甲是乙。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为,或用破折号来连接。比如:秋风吹,折扇形的树叶变成了黄蝴蝶在空中飞舞。这句中,本体是树叶,喻体是黄蝴蝶,比喻词是变成。这是暗喻。
借喻,就是直接把甲说成乙,不出现本体,也没有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来进行描写或说明。比如:秋风吹,黄蝴蝶在空中飞舞。这句中只出现了喻体,形象的对折扇形的树叶随秋风飘落进行了描写,没有出项本体和比喻词,这是借喻。
那比喻句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从比喻句的概念中可以把比喻句的作用明确的概括为: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如:1、(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个句子,把春雨比作牛毛的浓密,花针的亮细,细丝的柔软,突出了春雨密、细、亮、柔的特点,把春雨描写的生动而形象。
2、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毛主席的这句名言中把红军比作小石头,把国民党比作水缸,浅显地说明了红军可以以弱胜强的道理。
3、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个句子,把父爱比作山,突出了父爱的深沉稳重。把母爱比作海,表明了母爱柔和似水。把父母对儿女之爱用山和水这种
3
有形的事物有形象地、有感情的表达了出来。
同学们,这节课比喻句就像色彩斑斓的画卷,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了解了比喻句概念,清楚了比喻句的结构,明白了比喻句的分类,体会到了比喻句的作用,你们都很聪明,要善于学以致用,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在今后的学习中,那我们在说话时可以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在阅读时联想丰富,驰思遐想;在写文章时笔下生辉,文采飞扬。
同学们,老师用比喻改编了咱们开始的儿歌,让我们在儿歌中结束我们的新课。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精灵般)的星星和(蓝宝石)的天。 同学们,再见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