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植物生产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6 6:39: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植物生产学

第一章: 作物生产概述

1. 栽培植物(作物)的类别:

农作物;园艺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 2.作物生产的地位 :

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3.作物生产的特点 :

严格的地域性 ;强烈的季节性 ;生产的连续性 ;系统的综合性。 4. 植物(作物)生产学性质与任务: 性质:

是研究作物生产体系及其与环境、措施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为农业生产服 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任务: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人为措施的相 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 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 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一、粮食作物(或称食用作物): 1.禾谷类作物 2.豆类作物 3.薯芋类作物; 二、经济作物: 4.纤维作物 5.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 7.其它作物;

三、饲料及绿肥作物: 8.饲料及绿肥作物;四、药用作物: 9.药用作物 6. 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 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7.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 短日;长日;中性;定日。

1 / 25

8. 按光照强度效应: 喜光作物(棉花、水稻、玉米等)、耐阴作物(如大豆、甘薯等)、喜阴 作物(如生姜等);

9. 按水分效应: 水生作物(水花生、绿萍等)、水培作物(水稻等)、耐涝作物(高粱 等)和耐旱作物(谷子等);

10. 按茎秆特性、高度: “高秆作物(玉米、甘蔗、柽麻等)、矮秆作物(稻、麦类、谷子、豆类 等)和匍匐作物(甘薯、苕子等)

11. 作物的起源中心: 1、 XX-XX起源中心。 2、 xx-xx起源中心:

是 XX 稻和芋的出生基因中心。 3、 xx 中心:

烟草的出生基因中心之一。 4、 xx 中心:

稻、甘蔗、绿豆、豇豆等。 5、 中 xx 中心: 小麦、豌豆、山黧豆等。 6、近东起源中心:

2 / 25

栽培小麦、 xx 等。

7、xx 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地,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等。 8、xx 中心: 高粱、棉、稻等。 第二章: 作物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1.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单位面积株数;单株产品器官数;产品器官重量。 2. 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 1.成苗阶段(或称立苗阶段): 大体相当于从播种到出苗或定苗为止,移栽作物则从移栽到还苗成活。 量奠基阶段:

出苗到产量开始形成为止。 3.产量形成阶段: 从产量开始形成始到成熟收获止。 3. 作物品质: 食用品质(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的特性)、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影响产

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加工品质(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质量,但又对加工过 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4?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5?产量(千克/亩)=每亩穗数 >平均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

2.产

(1000X 1000

6?作物产量二[(光合面积X光合能力X光合时间)-呼吸消耗]X经济系数 第三章: 作物与生态环境 1. 生态因子的类别:

气候、土壤、生物、地形、人为。

2. 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通过其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的影响 而达到的。

3 / 25

搜索更多关于: 植物生产学 的文档
植物生产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2tvu8eqiq2i4cx3q5al1oirv327pb00pm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