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各类机械设备5010台(套),其中盾构机34台。资产总额326.66亿元,净资产44.53亿元。2013年,实现新签合同额636亿元,企业营业额468.48亿元。“十二五”期间,机遇与发展并存,在新的起点上,中铁一局做出了推进“国际化战略、多元化发展、区域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的战略部署,通过加强标准化管理,夯实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努力把中铁一局打造成持续稳健发展的优秀企业。1.2.2中铁一局具备的基本条件与优势
中国中铁一局在东南沿海地区设有区域化公司,可以方便高效的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和管理,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建筑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财力物力资源。当前阶段,中国中铁一局针对该项目已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具备的基本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优势
三年多以来,公司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美国、德国进行住宅建筑工业化实地考察研究,了解学习全球当前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在国内方面也多次到北京、香港、江苏、上海、沈阳、合肥等地考察了不同企业间多种住宅工业化结构体系的特点,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各类结构体系的优点与不足,同时精心收集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和标准图集,其中包括台湾润泰集团预制构件节点处理技术、江苏省双墙板标准及济南CSI规范等等。
为在厦门迅速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厦门市选择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4号楼采用全预制装配式方法施工建造,由中铁一局负责混凝土构件预制及装配施工全部工作。目前现场已经完成大部分建筑部品件预制工作,首层主体结构已完成吊装施工。科研成果方面,已完成生产工艺方面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一种预制楼板》、《一种柔性边模》、《一种连续可调组模》)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标准》(备案号:XJQ01-2014)、《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备案号:XJQ02-2014)两项企业技术标准,并经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备案发布实施。
2(2)管理优势
公司在铁路、公路、市政等工程预制施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在铁路整孔箱梁、高铁整体道床板、钢筋砼轨枕、桥梁节段预制,公路桥梁预制,涵洞节段预制,市政桥梁、基础设施等方面均有一流的生产线,并通过多年锻炼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只要对他们加以有针对性的培训,便可以满足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管理和技术要求。
(3)资金优势
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公司具有经国资委批准的大额借贷资格。并具有数千亿元的融资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住宅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的资金需求。
(4)政策优势
中国中铁与厦门市政府于2011年12月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定未来5年中国中铁在厦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60亿元,并支持中国中铁在厦门投资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和市政标准化构件生产基地。住宅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是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落实,符合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要求,同时项目落成后,中铁一局会及时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使之成为东南地区的先行者,提升厦门市在建设领域的影响力。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的通知》(2013年1月1日);
(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2014年7
月1日)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4)《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5)《福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6)《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2年);(8)国家规定的建筑、环保、节能、用水等相关标准;
3(9)《厦门市“十二五”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
(10)《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设管理局等部门关于厦门市绿色建筑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14】11号)。
2、现代建筑工业化基地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现代建筑工业化基地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政策背景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方案针对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做了具体部署:“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
2013年11月7日俞正声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建言“建筑产业化”,全体政协委员对推进建筑产业化在节能节水、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同时在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经过深入调研,提交了“关于促进建筑产业化的提案”,也形成了给中央“关于促进建筑产业化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受到中央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14年7月1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其中十六条指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统筹规划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路径。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结构体系、建筑设计、部品构件配件生产、施工、主体装修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制定完善有关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组织编制相应标准设计图集,指导建立标准化部品构件体系。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鼓励各地制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以及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激励政策,培育建筑产业现
4代化龙头企业,鼓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构件生产和科研等单位建立产业联盟。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试点示范引导作用并适时扩大试点范围,积极稳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2.1.2福建厦门地区政策背景
2013年10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建筑工业化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新型建筑体系;研究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制定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计价定额和管理制度;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企业;鼓励福州、厦门率先建设研发生产示范基地。
2014年1月17日,福建省建筑工业化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相关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构建厂商、高等院校等参加,旨在凝聚产学研用优势资源,促进信息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联盟成员的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产品,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福建省建筑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成立会议上,省住建厅总工林增忠指出,建筑工业化是建造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需要加大力度推进。特别是,国家领导和省领导十分重视建筑工业化发展,为我们推进此项工作增加信心和动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省住建厅将抓紧制定建筑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和激励政策措施,指导服务各地建设建筑工业化基地,尽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中试点应用。
2014年4月2日,福建省住建厅组织省内部分建筑工业化企业召开座谈会,主要研究讨论了《关于推进福建省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初稿)以及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即要明确我省需要推进的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和标准体系,抓紧开展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地方标准编制工作,该地方标准主要涵盖结构设计、构件制作运输、安装与施工、工程验收、材料等相关内容,将由省建筑设计院、厦门合道设计院牵头编制,省建科院、新长诚公司、建超公司、中建海峡公司、中铁集团公司等产业联盟成员参与,力争在今年十月份前形成地方标准。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