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
中心。
X0=(L1x1+L2x2+?Lnxn)/(L1+L2+?Ln) 公式(5-7) Y0=(L1y1+L2y2+??Lnyn )/(L1+L2+?+Ln)公式(5-8) 由于该工件在X和Y方向上高度对称,所以压力中心为(0,0)。
5.4 模具弯曲部分工作尺寸计算
5.4.1 凸模圆角半径
当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较小时,取凸模圆角半径等于或略小于工件内侧的圆角半径r,但不能小于材料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rmin。由前面所述,该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等于最小相对弯曲半径,那么,凸模的圆角半径应等于工件内侧圆角半径,即Rt=2mm。 5.4.2 凹模圆角半径
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不会直接影响到弯曲件的圆角半径,但是过小的凹模圆角半径会使弯矩的弯曲力臂减小,毛坯如凹模困难,会擦伤毛坯表面。另外,凹模两侧的圆角半径必须相等,否则会引起板料偏移。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根据材料厚度选取凹模圆角半径:当
t?2mm,Ra?(3~6)t ;
t?2~4mm,Ra?(2~3)t ;
t?4mm,Ra?2t 。
由于采取级进模弯曲,且r=3mm,因此,取Ra=3mm。 5.4.3 凹模深度
凹模深度要适当,若过小则弯曲件两端自由部分太长,工作回弹大,不平直;若深度过大则凹模过高,浪费模具材料并需要较大的压力机工作行程。
对于U型弯曲件,如果弯曲件直边较长,凹模深度可以小于工件高度,凹模深度值见下表:
表-4 弯曲U型件的凹模深度(mm)
17
学士学位论文
凹模的具体尺寸见凹模零件图。 5.4.4 凸、凹模的间隙
V形件弯曲时,凸、凹模的间隙是靠调整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的。但在模具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要使模具闭合时,模具的工作部分与工件能紧密贴合,以保证弯曲质量。
U形件弯曲时必须合理确定凸、凹模之间的间隙,间隙过大则回弹大,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误差增大。间隙过小会加大弯曲力,使工件厚度减薄,增加摩擦,擦伤工件并降低模具的寿命。U形件凸、凹模的单面间隙值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Z?t???Ct2;
式中:Z/2——凸、凹模的单面间隙;t——板料厚度的基本尺寸; △——板料厚度的正偏差;
C——根据弯曲件的高度和宽度而决定的间隙系数,其值按表4-16选取。 表-5 间隙系数C值(单位mm)
当工件精度要求较高时,间隙值应适当减小,可以取Z/2=t。
18
学士学位论文
查有关资料板料厚度的正偏差为 ??0.15mm
1.2=1.356 由公式可得:Z=t+Δ+kt=1.2+0.15+0.05×25.4.5 U形弯曲处的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主要是指弯曲件的凸、凹模的横向尺寸。当工件标注外形尺寸时,应以凹模为基准件,间隙取在凸模上;当工件标注内形尺寸时,应以凸模为基准件,间隙取在凹模上。而凸、凹模的尺寸和公差应根据工件尺寸、公差、回弹情况以及模具的磨损规律而定。 1)弯曲件标注外形尺寸
3??dLd?(L??)04 凹模尺寸为
凸模尺寸为 Z/2)
Lp?(Ld?Z)0??p (或凸模尺寸按凹模实际尺寸配制,保重单面间隙
2) 弯曲件标注内形尺寸
3Lp?(L??)0??p4 凸模尺寸为
凹模尺寸为 隙Z/2)
??dLd?(Lp?Z)0 (或凹模尺寸按凸模实际尺寸配制,保重单面间
LL 式中:L——U形弯曲件基本尺寸,mm;p、d——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mm;
?——弯曲件公差,mm;?p、?d——凸、凹模制造公差,选用IT7~IT9级精度,mm;
Z/2——凸、凹模单面间隙。
由弯曲件图可以看出弯曲件标注外形尺寸,且弯曲件未标注尺寸公差,则按未按公差IT14级来处理,查表得弯曲件公差??0.52mm,凹模制造公差精度
?d,选用IT9级
?d?0.052mm,凸模制造公差?p,选用IT8级精度?p?0.033mm。
3??dLd?(L??)04凹模尺寸为
19
学士学位论文
0.052 L1=(40.4-0.75×1.356)+ 00.052 =39.383+mm 00.052 L2=(69.4-0.75×1.356)+ 00.052 =68.383+mm 03Lp?(L??)0??p4凸模尺寸为
L1=(38+0.75×1.356)0-0.033 =39.0170-0.033mm L2=(67+0.75×1.356)0-0.033 =68.0170-0.033mm
6 主要零部件设计
6.1 工作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6.1.1. 凹模的尺寸 凹模厚度
1+ kb (≥15)
凹模壁厚度为c=(1.5~2)H (≥30~40mm)
式中b为冲裁件的最大外形尺寸;K为系数,是考虑板料厚度影响的系数可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8.2中查得代入数据可得冲孔凹模
落料凹模:
H=0.45×102.5=46.125mm 取H=50mm 6.1.2 模具的其它零件
辅助结构零件不直接参与完成工艺过程,也不与毛坯直接发生作用,只对模具完成工艺过程起保证作用或是对模具的功能起到完善的作用,辅助零件包括导向零件、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