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冶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粱、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入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十九、交通运输两中点的区位因素:
㈠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运输点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㈡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江阔水深、不於不冻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港湾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第 9 页 共 36 页
例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
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
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㈢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的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㈣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 (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十、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
(1)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
(2)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
(3)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 藏和内地联系。 (4)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铁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
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3)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3、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二十一、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第 10 页 共 36 页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①气温:冬夏(或全年)气温高低;昼夜温差状况 ②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暖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昼夜(冬夏)温差大。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冰、沙、汛、变)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降水的原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天气系统 ①大气环流因素一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 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 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台风)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第 11 页 共 36 页
☆渔场形成的地理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科丰富
☆影响盐度的因素: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径流的作用、洋流、结冰与融冰等。 1.气候: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2.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3.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4.海区的封闭度: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5.结冰与融冰:结冰一一盐度较低 融冰一一盐度较高 ★咸潮:
①发生时间地点: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a气候: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b地形:地势地平,河汊纵横:c天文: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成潮。 人为原因
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引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赤潮
①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光照充足;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河湖,汇入大海,海洋 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地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一lO月。
④带来危害: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沙尘暴
①分布:干旱、半干旱区,如我国西北、华北 ②成因:
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疏松干燥;锋面气旋过境,气流上升、风力大,卷扬沙尘;植物叶子还未形成或地表植被覆盖率差 人为:过度放牧、开垦与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土质变得更疏松 ③影响:降低大气能见度(小于1千米),影响环境、交通、人类健康等 ④防治:保护林草地,植树造林;退耕还牧还林,严禁滥垦、滥伐、滥牧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影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
第 12 页 共 3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