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血吸虫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 2. 血吸虫性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的区别。
二、熟悉: 血吸虫病的病因、感染途径及其后果。 三、了解: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实验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血吸虫病、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假结核结节、慢性
虫卵结节、干线型肝硬化。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 1.血吸虫病
(1)病因和感染途径 (2)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
(3)主要器官(肠道、肝脏、脾脏)的病变及其后果 (二)实验课
1.实验内容:学习血吸虫病时肝脏和结肠的病变。 2.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
3.目的要求:掌握血吸虫病时肝脏和结肠的病变。
25
《病理学Ⅰ》课程教学学时数表
理论课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五章 炎症 第六章 肿瘤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章 淋巴造血及免疫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传染病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合计学时
26
实验课 学时 2 2 2 4 4 4 2 4 2 2 2 0 2 2 2 36 自主学 备注 习要求 0.5 2.5 1 4 4 4 4 2 4 2 2 1 1 1 2 1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