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9 13:44: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八年级上学期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 第1课 备课:赵俊

七律 长征

第一部分:学在课前(引导)

一、读准下列字词。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泥丸(wán) 岷山(mín) 乌蒙(méng) 云崖(yá) ........二、请用正楷字抄写课文2遍。 ... 三、查资料整理有关律诗的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四、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绘制长征路线图。写出一两件发生在长征过程中的事件或战役。

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包座战役 激战腊子口 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遍,用“/”和着重号“.”划分朗读节奏和语气,并试着背诵。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第二部分:讲在课堂——设计简案(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①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③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背景知识介绍: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关链接:http://changzheng.china1840-1949.net.cn

二、字词学习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泥丸(wán) 岷山(mín) 乌蒙(méng) 云崖(yá) ........

三、有关律诗的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四、课文赏析

1、朗诵课文,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男、女生、集体分别朗诵课文,逐句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3、集体朗诵,欣赏《七律长征》歌曲,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 4、探究。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5、集体背诵课文

五、小结课文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六、课后探究习题答案

一、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二、1.不矛盾。“逶迤”“磅礴”是客观形象,“腾细浪”“走泥丸”是主观感受。2.略3.诗中写的“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三、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描绘长征的诗词有《清平乐 会昌》《忆秦娥 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等八首诗词。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附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教学后记:

第三部分:练在课后(反馈、拓展)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ēi yí_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___ 二、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 。2.更喜岷山千里雪, 。 3. ,乌蒙磅礴走泥丸。4.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五、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1.给加粗字注音。

下鞍( ) 巨澜( ) 酣( ) 锷( ) 堕( ) 拄( ) ......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搜索更多关于: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的文档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384l2mrnj3jk4h7sglc72h8v7sa9700vj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