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成就教学风格的策略”讲座(二)
教学园地 06-02 1001
:
第二部分:正论
一、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偶然轻易形成的,而是教师富有独创性的较长时期劳动的结果,凝聚着教师的美学理想和教学艺术实践的匠心。但是,教学风格也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不是凝固的或静态的。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渐成熟,最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又可分为摹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教学风格完善阶段。
1、摹仿性教学阶段,即“入格”阶段。这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包括他人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和板书等的学习运用。在“入格”的过程中,虽然模仿成分多,但模仿却是不可少的。没有模仿,就无从创新,正如不学习知识,就无法发展智力一样。但模仿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带有不成熟的“他人性”,即从自己的教学中总能看到别人风格的影子,缺乏个性,自己的东西还没有确立起来。因此,模仿必须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善于琢磨思考,得其精髓。
2、独立性教学阶段,即“立格”阶段。在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渐能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这是建构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这时,教师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完全模仿,开始走出别人的“影子”,逐步建立自我形象,犹如一只羽毛已经丰满的小鸟,能够展翅飞翔了。“立格”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一个关键阶段。要实现从“入格”到“立格”的变,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思结合,在模仿别人教学的过程中,多加思考,抓住其教学风格的精髓;二是学用结合,把模仿与运用、大胆创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3、创造性教学阶段,即“破格”阶段。“立格”之后,教师在进行独立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教学进入个性化的创造性教学阶段。这时,教师的教学从内容理解到教学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也有所创新和突破。“破格”意味着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来自于他人而又异于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他人教学风格的一种超越。
4、教学风格完善阶段,即“无格之格”阶段。这是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教师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这时,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一式、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齐白石先生也说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对于教学风格同样适用,“无格之格”才是至格,这也是教师的毕生追求。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从内容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到方法的选择、过程的组织,都表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这些阶段各有其特点,顺序不能颠倒,并且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都需有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因素越来越少,而独创性因素越来越多,在独创性因素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引起质变,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途径
1、实践提升式
实践提升式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抽象升华,择其典型特征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实践提升形式包括: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积累的大量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归纳、整理和筛选,得出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个性的典型经验;将典型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抽象升华,揭示其本质特点;将本质特点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等。实践提升的各种形式,都体现着实践经验的价值和对经验进行筛选的特点。
凡是教学上具有风格特色的教师,一般都是在提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
实践提升的基本要求是:
①尊重教学实践经验。因为教学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感性材料,是教师聪明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富于教学实效的。实践提升式的深厚基础,就在于教师大量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尊重实践经验,正视历史积淀,才能总结出教学的科学规律。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实践经验就是其教学风格的成长。而不同的教学实践经验,往往孕育着不同特色教学风格的雏形。如福建省特级教师徐清泉,在44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日趋鲜明、成熟,形成了“民主、形象、生动”的独特教学风格。
②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教师总结经验的形式包括坚持写教师日记,写随感、随笔,写学期、学年总结,写调查报告、论文、论著,利用互联网开博客、建个人网站、个人空间等。“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师教后随时随地把教学中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天长日久,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趋成熟;教师教后随时随地把教学中的失误和遗漏记下来,“吃一堑、长一智”,教学水平会在不断纠正这些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
③重视理论升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实践提升的关键就在于理论升华。教学风格的形成来源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实践经验是培育教学风格的土壤和温床。教师必须向实践经验学习,从实践经验中吸取营养;同时必须注意理论升华,有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才能使教学风格的创造火炬燃烧出智慧的光芒。
④提倡教学个性,富于改革创新。实践提升的实质在提倡教学艺术化、个性化,在于改革创新。教学个性,是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是一种独创,是教师“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显示。教学个性根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领悟,根源于教师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他个人的情趣、气质、性格,并不断升华。同时,教师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法挑战,并付诸于实践。有许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大量事实表明,我国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可见,是否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理论指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