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速记发展现状概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9:54: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速记发展现状概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作为一种快速书写技术——速记术,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就已经萌芽。当时我国文字由“隶书”演变到“草书”,就是为了应付急需而创制的一种快速书写的简体字体,实际上就是古代的“速记”。

到九世纪,中国唐朝曾经出现一种快速记录方法,几乎可以与语言的速度相等。可惜具体的记录方法失传了(见英国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第二分册)。

采用简单符号记录语言的中文速记,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 1896 年),到现在,也有九十四年的历史了。

(一) 1896 — 1918 年

1896 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正值我国文字改革的切音运动时期,这一年出版的切音新字方案中有三种是用速记符号作为体系:( 1 )蔡锡勇的《传音快字》,( 2 )沈学的《盛世元音》(又名“天下公字”),( 3 )力捷三的《闽腔快字》。其中最有代表性并正式转化为速记技术的,是蔡锡勇的《传音快字》。

到戊戌维新时期,清廷设置咨政院,需要速记人员担任会议记录,曾求助于日本,未果。以后发现我国早已发明了速记,乃召蔡勇锡的儿子蔡璋,到北京创办京师速记学堂,为我国培训了第一批速记人才(约二百余人)。在办学过程中,蔡璋曾到日本游学,研究了田锁纲纪及熊崎健一郎的速记;回

来以后改进了他父亲从美国凌士礼速记受到启发而创制的《传音快字》,写成《中国速记学》一书于 1913 年(民国二年)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以速记命名的专书。从 1910 年咨政院开会起,直到民国的历届国会都是由蔡璋和他的学生担任速记工作。他们记下的大量速记稿,至今还保存在国家档案馆里,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由于蔡璋主持速记工作有功于文化,民国时期的大总统,曾先后颁发给他四等嘉禾勋章及二等大绶嘉禾勋章,并颁给其父亲蔡锡勇“有功艺林”的匾额。

在 1896 年以后,陆续发表过很多文字改革方案,其中有十多种也是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新文字的。但有一种值得重视,那就是 1913 年张才(玉阶)的《粤音汉文快字》,到 1917 年改编为《汉文快字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是楷字体,第二册是改良体,第三册是加快体(即速记体),这是我国由拼音新字转化为速记技术的第二部著作。但可惜只能记粤音(广东话),仅在香港、广州一带设校传播,可是他的《全书》三册,却标志了这一时期的速记发展过程,即由拼音新字——草体——速记。

从符形体系上看,这一时期的速记,都是正圆体系,受英文皮特曼速记( Pitman Shorthand )和凌士礼速记( Lindsley Tachygraphy )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日文田锁纲和熊崎健一郎速记的一定影响。这一时期只是中国速记的启蒙阶段。

(二) 1919 —— 1936 年

1919 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划时代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人民反帝

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也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我国速记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全书是经他的秘书黄昌谷全文速记下来、整理成书的,共十六讲,十五万余字。 1924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主席台前设置有“速记席”,由张才速记传人林春华主持其事。这就充分说明,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速记技术曾经作过重要的贡献。

这一时期有四种速记方案可作为代表。

1. 张才速记——这时期张才的弟子林春华,把记粤音的“张才快字”,改编为记国语的《张才快字速记》,因而打破了地域性,向华东地区发展。林氏曾在上海设校推广。以后徐飘萍、徐炳升、居正修相继办班,培养了一批人材,在当时国民党中央和各机关担任速记工作。

2. 汪怡速记——汪怡是我国一位语音学家,他以爱国热情和改革精神,于 1919 年发表了《中国新式速记术》(第一式); 1928 年又修订出版了《中国最新速记术》(第二式); 1931 年再加修订,又出版了《汪怡国语速记学》(第三式);到 1936 年进一步简化,又出版了《汪怡简式速记》(第四式)。第二式发表后,作者本人就到各大学和职业学校讲授,到 1931 年更创立国语速记传习所在北京推广,培养了一批速记人才。在北方影响较大。晚年时期,汪怡赴台养病,仍继续研究速记,在台湾发表了《汪怡速记第五式》。

3. 炳勋速记——杨炳勋从美国留学回来,于 1925 年发表了《炳勋速

记》,并在上海设校推广。本人还在大学兼任速记课程,对速记事业十分热心,培养了不少人才。但到抗日战争爆发,他把学校迁到浙江丽水,在困苦中却不幸投江自尽了。

4. 邦永速记——张邦永是一位盐务工作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欧洲看到速记的重要性,回国以后,便潜心研究,于 1929 年出版了《邦永速记术》;到 1933 年又修订出版了《国语邦永速记术》;以后为适应长江一带口音的读者,又于 1938 年出版了《邦永速记学》。以上三书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因公务在身,无暇办学,只是靠著作传播。

这一时期,还有陈振先的《天然拼音新字》( 1921 年)曾在香港推行;赵雅庭的《赵氏国语快字》( 1926 )曾在广东推行;陆衣言的《国语速记术》( 1925 ),韦应时的《韦氏华文速记学》( 1928 )曾在上海推行;刘建中的《建中速记学》( 1935 )曾在南京推行。张兆云的《华文平线速记术)( 1935 ),廖鲁芗的《中文速记术》( 1937 ),沈志浩的《志浩简易速记》( 1937 )等等,以上三种速记都未见推行。

从速符体系上看,这一时期几乎全是正圆体系。只有张兆云的方案,是属于椭圆体系。

(三) 1937 — 1949 年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动荡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我国人民迁徙流离,家破人亡,一切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都遭到严重破坏。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速记发展现状概况 的文档
中国速记发展现状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38sd72tp834ka294ox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