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填空题:
5-1.1 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配箍率 5-1.2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5-1.3 斜拉,剪压,斜压,脆性 5-1.4 最小配箍率,截面限制条件 5-1.5 箍筋,弯起钢筋 5-1.6 斜拉,剪压,斜压
5-1.7 加大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强度,斜压
5-1.8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斜截面受弯承载力 5-1.9 销栓作用,增加斜裂缝间的骨料咬合力作用 二、选择题: 5-2.1~5-2.5 A,B,A,C,A
5-2.6~5-2.10 B,C,A,C,B
三、判断题: 5-3.1~5-3.5 √ , ×, ×, ×, ×
5-3.6~5-3.10 √ , ×, √, ×, √ 5-3.11~5-3.15 √ , ×, √, ×, √ 5-3.16~5-3.19 √, ×,×,√
四、简答题:
5-4.1 答案:破坏形态: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斜拉破坏。 影响因素:剪跨比、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
5-4.2 答案:斜压破坏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截面尺寸,只要保证构件截面尺寸不太 小,就可防止斜压破坏的发生。 为了防止发生斜拉破坏,《规范》规定配箍率 ?sv 应满足最小配箍率 ?sv,min 的 要求,同时,《规范》还规定了最大箍筋间距 smax 和箍筋的最小直径 dsv,min。
5-4.3 答案:为了控制使用荷载下的斜裂缝的宽度,并保证箍筋穿越每条斜裂缝,规定最 大箍筋间距;同样,为防止弯起钢筋间距太大,出现不与弯起钢筋相交的斜 裂缝,使其不能发挥作用,规定最大弯起钢筋间距。 当满足最大箍筋间距和最小箍筋直径要求时, 不一定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
5-4.4 答案:支座边缘截面、腹板宽度改变处截面、箍筋间距和箍筋直径改变处截面、弯 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
5-4.5 答案:抵抗弯矩图是指按实际纵向受力钢筋布置情况画出的各截面抵抗弯矩,即受 弯承载力Mu 沿构件轴线方向的分布图形。 为了节约钢材,可根据设计弯矩图的变化将钢筋弯起作受剪钢筋或切断,因 此,需要研究钢筋弯起或切断抵抗弯矩图 Mu 的变化及有关配筋的构造要求, 以使得的变化后 Mu 的图能包住M 图。
5-4.6 答案: (1)钢筋弯起点位置与该钢筋充分利用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5h0,且钢筋的 弯终点距支座边缘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箍筋最大间距的要求; (2)应从该钢筋充分利用点延伸一定的长度,从该钢筋理论切断点也延伸一16 定的长度, 从上述两个条件中确定的较长外伸长度作为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延 伸长度作为其真正的切断点。 五、计算题: 5-5.1
需要计算配置箍筋
5-5.2
求
出
支
座
截
面
的
最力
大
剪
5-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