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用具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复备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审阅人: 年 月 日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用具 教学步骤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复备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 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审阅人: 年 月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