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频率 月份 别称 地点 合格者 第一名 乡试 3年一次 8月 秋闱 省城 举人 解元 会试 乡试次年 2月 春闱 礼部 贡士 会元 殿试 会试同年 秋 保和殿 进士 状元 考试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医等专业。 考试方法:贴经,策论,诗赋 ㈡ 教育制度 1、古代官学 (夏)庠,序
(商)庠,序,学,瞽宗
(西周)国学设于王城,诸侯的国都,分大学,小学。 辟雍:设于王城的大学。(四周环以圆形水池。) 泮宫:设于诸侯国的大学。(环以半水。) 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乡学:庠、序、校。设于王城,诸侯国的郊野乡遂。 (汉) 分中央,地方两类,习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中央]
太学——(汉武帝设立)设五经博士,兼负责培训地方师资。
鸿都门学——专门学习书法画辞赋的艺术学校。世界上最早的高等艺术专科学校。
四姓小侯学——专为外戚四姓子弟设立的贵族学校。 [地方]
郡国—— 学校 乡聚——庠,序
(在学,小,庠,序中均讲五经,由太学培训者为师) (魏晋)立国子学。
(隋唐)学校附属于科举,为科举培养人才,学而优则仕。 (唐) 国子监——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宋) 实行学官,学田制度,使学校有了固定的教育经费。 (宋元)分斋教学。
(明) 国子监——教育行政管理;国家最高学府。 (清) 国子监——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 (清末)废科举制,废旧学校,兴新学。 ㈢ 古代私学
(春秋)天下大乱,私学兴起。孔子办学最著名,教学为六艺(诗书礼射御数)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72人。
(汉) 私学及其兴盛,学生超过官学。 私学程度相当于太学的称为“精庐”,“精舍”。相当于小学的称为“学馆”,“书馆”。 (魏晋)官学颓废,私学应时而兴。
(唐) 私学与官学同样兴旺。兴起私塾,秀才为师,为城乡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 (宋) 新的私学形式——书院开始蓬勃发展。
(清末)光绪31年,1905年,宣布取消旧式学校,全国私塾大部分停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