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型号 185/60R14T 手动5档 具体设计任务
1) 查阅汽车制动的相关资料,更具后轮的制动要求,确定后轮鼓式制动器的结构。
2) 在
的路面上制动时,计算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制动力矩等
3) 设计制动操纵机构(包括驻车制动操纵机构),对制动主缸,制动轮缸进行选型,绘制液压管路图等。
4) 绘制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3
第2章 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2.1 车辆前后轮制动力的分析
汽车制动时,如果忽略路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矩和汽车回转质量的惯性力矩,则任一角速度 >0的车轮,其力矩平衡方程为:
Tf?FBre?0
式中:Tf—制动器对车轮作用的制动力矩,即制动器的摩擦力矩,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N?m;
FB—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制动力,即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又称为地面制动力,其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N;
re—车轮有效半径,m。
令 Ff?Tf re并称之为制动器制动力,它是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因此又称为制动周缘力。Ff与地面制动力FB的方向相反,当车轮角速度?>0时,大小亦相等,且Ff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所决定。即Ff取决于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尺寸、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及车轮有效半径等,并与制动踏板力即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成正比。当加大踏板力以加大Tf,
Ff和FB均随之增大。但地面制动力FB受着附着条件的限制,其值不可能大于附着力F?,
即FB≤F??Z? 或FBmax?F??Z?
式中 ?——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 Z——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力。 当制动器制动力Ff和地面制动力FB达到附着力F?值时,车轮即被抱死并在地面上滑移。此后制动力矩Tf即表现为静摩擦力矩,而Ff?Tf/re即成为与FB相平衡以阻止车轮再旋转的周缘力的极限值。当制动到
?=0以后,地面制动力FB达到附着力F?值
后就不再增大,而制动器制动力Ff由于踏板力FP的增大使摩擦力矩Tf增大而继续上升(如图所示)。
根据轴距可以判断出L1=1236mm L2=1235mm
根据汽车制动时的整车受力分析,考虑到制动时的轴荷转移,可求得地面对前、后轴车轮的法向反力Z1,Z2为:
4
制动力与踏板力的关系
Z1?hduG(L2?g)=1060*9.8(1235+Lgdt2471du)=5427.83N dtdu)=4960.10N dtZ2?hduG(L1?g)=1060*9.8(1236-550Lgdt9.82471式中 G——汽车所受重力; L——汽车轴距;
L1——汽车质心离前轴距离; L2——汽车质心离后轴距离;
hg——汽车质心高度; g——重力加速度;
du ——汽车制动减速度。
dt 汽车总的地面制动力为
汽车受力图
FB?FB1?FB2?Gdu?Gq gdtdu式中 q(q?)——制动强度,亦称比减速度或比制动力;
gdtFB1,FB2——前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由以上两式可求得前、后轴车轮附着力为
hgL2GF?1?(G?FB)??(L2?qhg)?
LLLF?2?(GhL1G?FBg)??(L1?qhg)? LLL上式表明:汽车在附着系数?为任意确定值的路面上制动时,各轴附着力即极限制动力并非为常数,而是制动强度q或总制动力FB的函数。当汽车各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足够时,根据汽车前、后轴的轴荷分配,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道路附着系数和坡度情况等,制动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三种,即
(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再抱死拖滑; (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再抱死拖滑; (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显然是最后一种情况的附着条件利用得最好。
FB=Ff1?Ff2?FB1?FB2??G (1)
5
Ff1/Ff2?FB1/FB2?(L2??hg)/(L1??hg) (2)
式中 Ff1——前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
Ff1?FB1??Z1;
Ff2——后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
2 FB2/KN ?=0.7 ?线 Ⅱ线(满载) B 1 I线(空载) Ff2?FB2??Z2;
FB1——前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FB2——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Z1,Z2——地面对前、后轴车轮的法
0 1 Fb1/KN 2 某轿车的I曲线和?线 向反力;
G ——汽车重力;
L1 ,L2——汽车质心离前、后轴距离; hg——汽车质心高度。
因所设计的轿车为轻型轿车后轮鼓式制动器,而现代轿车的行使状况 较好,特别是高级公路的高速要求,同步附着系数可选取?=0.7,则:
FB=Ff1?Ff2?FB1?FB2??G=0.7?1060?9.8=7271.6N
由式(1)、式(2)不难求得在任何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即前、后轴车轮附着力同时被充分利用的条件。
由式(2)得:FB1/FB2=(L2??hg)/(L1??hg)?1.904
由式(1)(2)得FB/FB2= 2.904 (3)
则FB1=4767.6N,FB2=2504N
2.2 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系数?的确定
根据公式:?=(L2+?0?hg)/L 得:?=(1235+0.7?550)/2471=0.656 式中 ?0:同步附着系数 L2:汽车重心至后轴中心线的距离 L:轴距
hg:汽车质心高度
2.3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
制动器所能产生的制动力矩,受车轮的计算力矩所制约,即
Tf1?Ff1re=1466.1N*m Tf2?Ff2re=770.0N*m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