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体育_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00: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合作练习能力;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体前变向运球。采用游戏与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获得自主发展。并且教师将角色重新定位,变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为学生学练的促进者、启发者和参与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 “会学”。

三.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是我校8年级4班,学生人数40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整体学生好动、好学,模仿力强,兴趣广泛,求知欲高,好胜心强,他们对参与篮球运动兴趣浓厚。并且该班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完成本次课篮球运球练习后,100%学生理解并能说出运球要点:膝盖微屈,掌心空出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运球练习后,约95%的学生能够完成中速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

3.情感目标:约75%的学生能够喜欢上篮球运动;竞赛时能为同伴加油呐喊,努力争取小组胜利;能够正确评价同伴运球技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用鼓掌方式鼓励和欣赏别人。

五.教学重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六.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掌控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导入与热身通过球操练习、熟悉球性练习,活跃课堂的气氛又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2.实践与体验(1)复习原地高、低运球。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及控制球的能力,重点体验手按拍球的手型。为丰富学生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热情,我设计了行进间高、低运球等游戏(2)学习行进间运球,首先教师完整动作示范,讲解行进间运球的技术结构、技术要求和对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整体动作表象和了解各个技术环节过程。并按照逆向思维法:安排如下练习:a、两人一组,两人运球交换位置。学生进行多次模仿和练习。体验完整动作技术。b、两人一组,一人原地运球,另一人运球绕过队友返回原地,体验行进间拍球部分,学生反复练习。过学生反复体验-练习,使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对比探索、激发兴趣达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目标。c、结合球的接力比赛教师将总结出的各种结合球练习加入到接力赛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其比赛热情,同时在比赛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与团队精神。

3、放松部分

A、集体放松活动(随教师提示引导指挥学生放松) B、小结本课(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C、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

教学内容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认知目标:学生能说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动作方法,对此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有所了解。 课的目标 技能目标:约80%的学生能初步作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动作,多数学生跨步、侧肩、换手运球的动作连贯。 情感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体验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技术成功过标志物的快乐,做到相互协助。 教学重点:变向换手时手按拍球的部位 重、难点 教学难点: 变向换手后“左突左运球、右突右运球 课的 部分 次序 1.体育委员集开 始 部 分 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布置学习内2’ 容、提出练习目标、要求 4.检查服装 1.复习上节内容,绕篮球场运球热身 2、游戏: 激发 运球躲闪拍球 方法:在运球同 时去拍对方的球,被拍到的次 数少,拍到的次 数多为胜 兴趣 要求:不能推,8’ 拉,抱,撞等犯 规动作 阶段 3.球性练习 1)两手弹拨球 2)“8”字滚球 3)头腰腿绕球 4)胯下八字运球 5)左右手高低运球 1.检查装备 2.师生问好 1.精神饱满、队伍安静、整齐 教学内容 时间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次数 强度 运动负荷 2.师生问好 3.讲解学习内容、目标、3.认真听教师讲解 要求 要求:注意力集中,快、静、要求:精神饱满 , 声音齐。 洪亮 1.讲解路线、方法、要1.运球热身,控制好球 求;在运球路线上与学生要求:控制好球,左右手交2’ 击掌;观察学生运球基础 换 2.认真听教师讲解游戏的 方法与要求 2.游戏方法及要求 1’ 积极的完成游戏 注意安全 注意安全 积极参与到游戏中 1’ 3.随教师一起熟悉球性 要求:控制好球体会使球改 变方向的方法 3.带领学生熟悉球性 4圈 4*8拍2次 1次 中 中 中 1’30-2’ 分组 合作 探究 阶段 2.练学:体前变10’ 向换手运球 1.学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10 1.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快速、高效通过障碍物? 1.倾听、观察、理解动作 要领 学生分四组讨论 中 中 中 中 中 自主练习 2-32.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每组10名同学,第一名同 组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学绕过五个障碍物后,从右1’30-2’ 侧直线返回到队尾。第二名 3.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同学在第一个绕过第二个 要求:跨步及时,快速换障碍物时即可启动,以此类 手,侧身压肩护球,快速推。 通过。 4.小组展示。鼓励体育骨干展示,树立典型 要求:换手、跨步、侧肩护球动作快速、连贯。 1.指导学生突破“变向换手后及时跨步、侧身护球” 2-3组 2.每组出一名同学进行成 果展示。培养勇于展示自我的能力,可以附加其他动作。 3.练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变向换手运球动作 1’30-2’ 动作;慢走运球,练习体前 1.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讨论并练习。 1’30-2’ 4-6的难点。 次 1)推进时遇到障碍如何变要求:变向换手快、跨步 方向? 动作连贯、迅速,强调侧 身压肩护球,快速通过。 2)变向后如何快速推进? 2.示范绕标志物练习体 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方法。2.分四组直线运球绕标志1’-1’30 3-5要求:动作连贯、协调。 物慢跑练学体前变向换手 次 3.分组、分层指导,鼓运球,返回时要绕过右侧两 励学生相互学习、评价。个标志物再返回到队尾。 评价、激励,再次激发学 2-31 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提次/3.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高练习 人 1.积极参,明确努力方向, 1.运球比赛。 提高练习;安全第一。 1-2次 3-5人 2’ 3.巩固提高 30” 5′ 存在的问题,再组织学生要求:用所学技术参与比赛 游戏。 3.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出 注意安全 谋划策,精诚协作,夺取胜利。 2.指导学生交流比赛中2.倾听比赛规则、方法,次/大 回复 1.放松练习 5 1.讲解放松方法,带领1.随老师进行放松 1次 小 身心 阶段 学生进行放松 2.结合练习讲评,鼓励 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2.认真听教师讲评,自主3.课后作业:通过多媒评价 体等手段进一步巩固所学技术,并尝试在比赛中运用 1.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2.小结 1’ 2.提出课后要求 3.安排学生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3.制定课后练习目标 1.注意力集中,认真小结 2.归还器材 场地器材: 预测平均心率: 运动负荷预测曲线图:略 篮球场两个;篮球36个;标志物135-140次/分 28个 预计练习密度: 37-43% 课 后 反 思 本次课的教学步骤清晰、简洁,能遵循学生掌握技能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学生每一个动作的练习都有方法、要求,使学生练有法、学有力;通过学练、练学、巩固提高,80%的学生能初步作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动作,教学效果好,在教学过程中看出基本功较差的学生还需加强辅导。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我校8年级4班,学生人数40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整体学生好动、好学,模仿力强,兴趣广泛,求知欲高,好胜心强,他们对参与篮球运动兴趣浓厚。并且该班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效果分析

本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积极性强,气氛活跃,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预计教学效果: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50%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平均心率达120—130次/分。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

教材分析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他动作衔接,对球的保护好等特点。变向运球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以及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评测练习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心理特点,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在接力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投身与篮球运动之中,学生们在篮球场上得到快乐,获得强健的体魄和聪明的才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前后6人一组,每组人数相等,在指定的区域练习,练习时由体育小组长指挥,通过降低难度来吸引学生参与,消除部分女生对篮球的恐惧感。教师巡回辅导,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小组长可以对本组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只对小组评价,不评价个人。“小组互助”学习,教师辅导的形式,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式学习,组内学生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运球接力”,

初中体育_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3gpf1vmks55t2h95x553fre38hi55011a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