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钢琴学习基础之基础,并伴随钢琴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正如芭蕾学习的踢腿下腰和把杆训练,任何舞蹈大师不仅得益于学艺初期这方面的严格训练,甚至在其艺术生涯的任何阶段都不敢对基础训练有丝毫轻视和懈怠。正因为音阶、琶音与和弦的练习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必须认真、规范、正确地进行训练,尤其应当在一开始就运用正确的方法训练,从而打卜坚实的基础。除了掌握其弹奏的正确方法,正确的指法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
手指练习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者将来的进度与发展,掌握了一定的指法规律,既为了便于记忆,也为了能够自由灵活的运用。著名俄国钢琴教育家、演奏家列文(JosefLevine)曾指出:“学习者对于各调的组织、三和弦和七和弦等的构成都要十分熟悉,就像对自己的名字一样。”在古典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织体结构的“半成品”,如果熟悉它们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很多曲子只要一看乐谱,手指就能“顺理成章”地弹出来了,我们就可以用丰富的“半成品”制成丰盛可口的“菜肴”了。
①
二、指法的类型
钢琴的基本指法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指法(顺指)、扩指、缩指、转指、同音不同指、同指不同音。
(一)自然指法(顺指)
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即五音手位上,用一个手指对一个琴键来弹奏,以手指的自然顺序使用的指法。这是钢琴弹奏中最常用的基本指法。如果一段旋律只有五度内的五个音,原则上不用移位。
(二)扩指
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不是相邻的,把手指扩张弹奏的指法。
(三)缩指
①
约瑟夫.列文,《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缪天瑞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2.
第 2 页 共 16 页
在弹奏过程中,把手指相互收缩弹奏旋律的指法。
(四)转指
当弹奏的旋律超过五度时,需要转指来移动手位完成。
(1)大拇指从其它手指下面穿越演奏的指法称为穿指法。右手向右移动,左手向左移动。 (2)其它手指从大拇指上面跨越演奏的指法称为跨指法。左手向右移动,右手向左移动。 (3)一个手指从另一个手指外侧跨过或从内侧穿越的指法称为绕指。 肖邦夜曲作品48之1
(五)同音不同指
在同一个音上换指弹奏的指法。此指法主要划分为两类
1.快速的在同一个音上多次、以有规律的顺序换指,又称为轮指。 车尔尼作品《99第》8首
第 3 页 共 16 页
2.垫指:在同一键上无音暗中换指,即在保持此音的时值内用另一个手指去替换这个手指。
巴赫《初级钢琴教程》第4首(俗称《小巴赫》)
(六)同指不同音
用相同的手指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有如下两种情况: 1.用大拇指同时弹奏相临的两个键。 柴科夫斯基《甜梦》
2.滑指:用同一个手指连续弹奏两个音,由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或由黑键向白键滑动或在两个白键间平行移动。
巴赫《三部创意曲》第三首
三、指法的运用
(一)指法与乐句
乐句是音乐表情的核心,是音乐语气在音乐结构、旋律线条、调性要素、和声进行等方面集中体现。正确的分句可使音乐结构完整,旋律线条流畅,调性明确、和声进行清晰,错误的句法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乐句相当于文学中的标点极其朗诵,要找出分句的起点、终点和顶点,钢琴弹奏上的分句感觉是对音乐作品在演奏技术、音乐理解和认识等方面的整体感受。指法的安排和音乐的乐句是相互影响的,错误和不当的指法会使整个句子支离破碎。
巴赫创意曲中有很多借助于越指的动作,这样对我们划分连续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乐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见下例:
第 4 页 共 16 页
巴赫《二部创意曲》第一首(3、4小节)
在指法选择上,还可以运用指法的更换使得分句更加容易些。如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7)第一乐章,其中两个音一个弧线,必需与后面的一个跳音,有一定的间隔,此时运用不可能和其他手指连接弹奏的手指一一一再重用4指来形成乐句间的间隔,这样更换手指有助于表达音乐的连断划分。
(二)指法与音色
有时在节奏律动明确有序时,可以通过指法的安排自然地区分出力度重音。强有力的、较易控制的手指可以用在强有力的音上。《共产儿童团歌》用4321指来统一一串的十六分音符,4指做节奏拍点,清晰的划分出四音一组的律动,表现了“时刻准备着”的音乐形象。
德彪西前奏曲《游吟歌手》《8小节到》3小节(例》2),类似鼓声般节奏的动机,左手的小二度音程反复,可考虑用23指与34指法的交替使用,将23指安排在节拍重音上,区分不同的强度,增加律动感。
肖邦练习曲作品2《第2首,在扬,艾凯尔的版本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指法,第一种是三个音为一组的,大指都落在c音上,一竹奏的律动为每小竹3+3+3+3;第二种是六个音为一组的,为每小节2+2。我们从作品本身入手,以肖邦并没有用六连音而用三连音的记谱为线索,探究作者创作的原意:作品本身应该为二对二的复合节奏,即左手一个人三连音对右手两组小三连音。如果使用第二种指法就是对肖邦音乐的误解。
第 5 页 共 1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