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2:37: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8.艾灸(详见附录2)。 9.中药外洗(详见附录2)。 10.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 2.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内禁房事、盆浴、游泳。 3.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4.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5.加强体育锻炼,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盆腔康复操(详见附件)等。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清热利湿的食品为宜,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

1.湿热瘀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小豆汤。

2.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食品,如乌梅、柠檬等。食疗方:佛手玫瑰花汤。

3.寒湿瘀滞证: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品,如桃仁、荔枝等。食疗方:桃仁粥。

4.肾虚血瘀型: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粥。

5.气虚血瘀型: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桃仁粥。

(三)情志调理

1.护士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减少复发的机率。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安紧张情绪。 4.根据患者的辨证,给予音乐疗法。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搜索更多关于: 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 的文档
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3k7d4fbak0daes3y3831emx02sb1m00vo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