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时间常数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稳态值的63.2 %所需要的时间(√ )
316、加热炉属于单容量的对象,可用一阶环节加纯滞后近似。(√ )
319、对象的时间常数越小,受干扰后达到新稳定值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 ) 324、实验测取对象特性的方法中,矩形脉冲法要比阶跃响应曲线精度高。( √ ) 325、被控对象受到干扰后,通过自动化装置的作用恢复到平衡状态,这样的被控对象就可以说是具备自衡能力(√ )。
326、环节方块图所表示的信号,只能沿着箭头方向通过,这是方块图的单向性。( √ ) 328、方块图中常用符号有分叉点。根据需要,把相同的信号同时送至几个不同的方块,可以在信号线上任意一点分叉。( √ )
330、关于方块图的串联运算:环节串联的总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 ( √ )
332、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当反馈回路断开,系统处于开环状态,反馈信号Z(S)与偏差信号E(S)之比称为开环系统传递函数。( √ )
333.自动控制系统处于开环状态,当反馈传递函数H(S)=1时,开环传递函数与主(正向)
通道传递函数相同。( √ )
334.在自动控制系统中,随动系统是把给定值X(S)的变化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只考虑X
(S)对被控变量Y(S)的影响,不计干扰量F(S)的影响[F(S)= 0]。( √ ) 335.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值系统是把给定值X(S)固定不变,把干扰作为系统的输入量,
系统只考虑干扰量F(S)对被控变量Y(S)影响。( √ ) 336.化工过程中,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定值控制系统。 ( √ )
337.传递函数定义是,一个系统或一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就是在初始条件为零下,系统环节的
输出拉氏变换式与输入拉氏变换式之比。( √ )
338.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了整个系统动态特性。反映了在给定量或干扰量作为系统
的输入信号变化时,被控变量作为系统的输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339.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系统在两个输入量X(S)、F(S)同时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其输出响应为“随动定值”之和。( √ )
340.一阶环节的动态特性,是一条指数曲线。当输入信号X(t)作阶跃变化后,输出信号Y
(t)在开始时,曲线斜率最大;而后曲线逐渐趋于平直,最后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 √ )
341.一阶环节输出变量的传递函数式:。( √ )
342.对于一阶环节,把输出信号稳态值Y(t)与输入信号稳态值X(t)的比值称为放大系
数。( √ )
343.时间常数T是一阶环节的动态参数。( √ ) 344.调节阀压力恢复系数值越大,阀两端压降越大。(√ )
345.当调节阀与管道串联时,其工作特性曲线随s值的变化而变化。s值越小畸变越大。s
值等于1时,为理想工作特性。(√ ) 346.当调节阀与管道串联时,其可调比降低。(√ )
347.在实际应用中,调节阀既与管道串联又与管道并联,其工作特性曲线会发生很大变化。
( √ )
348. 并联管道、串联管道都会使调节阀的可调比会降低,但并联管道尤为严重。( √ ) 349.波纹管密封型是调节阀的四种上阀盖形式之一,适用于有毒性,易挥发和贵重流体的场
合。( √ )
350.执行机构是调节阀的输出力,它是用于克服负荷的有效力。( √ )
351.气开气关阀的选择主要是从工艺角度出发,当系统因故障等使信号压力中断时,若阀处
于全开状态才能避免损坏设备和保护操作人员,则用气关阀。( √ )
352.调节阀按照动力源可分为气动,液动,电动,按阀芯动作形式分直行程和角行程。
( √ )
353.弹簧范围的选择应主要从压差,阀的稳定性,填料函的摩擦力等几个方面考虑。( √ ) 354.电动阀又分(关断阀)和调节阀。( √ )
355.电动关断阀是两位式的工作,即全开和全关。( √ )
356.电动调节阀是装了电动阀门定位器,通过闭环调节来使阀门动态的稳定在一个位置上。
( √ )
357.逻辑结果取反指令就是将NOT指令右端的逻辑结果取反作为目标操作数输出。( × ) 358.S7-200可通过立即存取指令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 ) 359.立即指令允许系统对I进行直接快速存取。( √ ) 360.LDNI是立即读输入指令。( √ )
361.执行ANI指令,是立即读取物理输入点的值,进行逻辑与运算。( √ )
362.立即输出指令,是将结果寄存器中的内容直接送到指令所指定的物理输出点,同时刷新
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 √ )
363.执行立即复位指令,是将从指令指定的位开始的最多128个物理输出点同时清“0”,并
且刷新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 √ )
364.调节阀上压差占整个系统压差的比值越大,则调节阀流量特性的畸变就越小。( √ ) 365.在实际工作中因阀门前后压差的变化而使理想流量特性畸变成工作特性。(√ ) 366.当某系统的稳定性和品质不能满足预定的要求时,可以通过改变除被控对象以外的系统
结构及参数或添加一些元件来调整。(√ )
367.对于控制系统用衰减比表征系统的稳定性,调整时间表征系统调节的快慢,余差表征系
统的控制精度。(√ )
368.当调节过程不稳定时,可增大积分时间或加大比例度,使其稳定。(√ ) 369.当生产允许被调参数波动时,选用非周期衰减形式过渡过程为宜。( √ )
370.自动控制系统处于静态时,其输入输出都保持不变,但生产过程比不过为停止,物料及
能量仍有进有出。( √ )
402、流量控制系统仅采用PI调节作用,不采用PID调节作用的原因是因为流量信号脉动幅度小、频率高,如果加上微分作用,控制器的输出会频繁波动,反而影响了调节质量。(√ ) 403、临界比例度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通过试验,得到临界比例度δK和临界周期TK,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控制器各参数值。(√ )
410、积分切除法,是当控制器处于闭环工作状态时,将积分作用切除,防止产生积分饱和问题。( √ )
412、比例调节过程的余差与控制器的比例度成正比。(√ )
415、自动调节系统中实现无扰动切换应满足的条件是控制器的输出电流(或气压)等于遥控给定电流(或气压)。 (√ )
416、警联锁系统的电源应配用不中断电源,即UPS电源。当外部电源发生故障时,该电源供电时间为30min。( √ )
418、如果在进行故障判断时发现记录曲线产生突变,记录指针跑向最大或最小位置时,故障多半出现在仪表部位。(√ )
419、如果在进行故障判断时发现记录曲线呈直线状不变化,或记录曲线原来一直有波动,突然变成一直线,故障多半出现在仪表部位(√ )
420、记录曲线一直较正常,有波动,但以后记录曲线逐渐变得无规则,使系统自控很困难,甚至切入手动控制后也没有办法使之稳定,此类故障有可能出于工艺部分。(√ )
422、经验凑试法的关键是“看曲线,调多数”,因此,必须弄清楚控制器参数变化对过渡过程曲线的影响关系。一般来说.在整定中,在曲线偏离给定值后,长时间回不来,则需增大积分时间,以加快消除余差的过程。(√ )
426、比例调节过程的余差与控制器的比例度成正比。( √)
427、当调节过程不稳定时,可增大积分时间或加大比例度,使其稳定。(√ ) 430、调节系统记录曲线呈有规律的振荡状况说明阀门定位器产生自激振荡。(√ ) 435、气动功率放大器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由控制信号操纵两个反向阀门.一个是接气源的进气阀门,一个是通大气的排气阀门。(√ )
436、当比例度很大时,调节作用微弱由工艺参数引起振荡,呈临界状态,记录曲线将有临界振荡状况。(√ )
439、流量或压力控制系统排污前,应先将自动切换到手动。( √) 443、热电阻每12个月进行一次检修,通常与工厂年度大修同步进行。(√ )
444、根据电磁流量计的维护检修规程,要求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仪表零位调校;每六个月进行一次传感器电极清洗。(√ )
446、因工艺生产负荷提高导致原控制系统控制阀最大流通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在打开控制阀旁路阀后,原控制系统能自动调节,但调节品质下降。(√ ) 447、流量控制系统一般不采用阀门定位器,否则容易引起振荡。(√ )
448、任何一个带有自锁接点的控制线路,无论线路形式如何复杂,均是在一定条件下执行“启、保、停”功能。(√ )
451、仪表维护主要是控制好仪表“四率”,即:控制率、使用率、完好率、泄漏率。(√ ) 453、对于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小,而负荷变化较大时,加微分作用和积分作用都易引起振荡,那么尽量不要加。如果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很小,可采用反微分作用减缓,提高控制质量。( √ )
454、为保证调节系统手自动切换是无扰的,在手动时控制器应进行自动跟踪。(√ ) 458、经验法调整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是先试凑比例度,再加积分,最后引入微分。(√ ) 465、( ) 表示第一工序第01、02个温度检测回路,温度指示仪安装在现场。(√ ) 467、对于干扰通道,则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 468、在图中,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应该选用正作用方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