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本节课中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探究。每个探究都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模拟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和本地区是否酸雨地区的调查;2、通过视频了解酸雨和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 3、通过拓展知识开阔学生的生物视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会产生不良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1
【教学重点】
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酸雨等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和本地区是否是酸雨地区的调查。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收集同一地区3次雨水;收集雨水用的玻璃容器若干、棕色瓶、pH试纸、比色卡、标签、镊子;培养皿、食醋、烧杯、试剂瓶、pH试纸和比色卡、玻璃棒、注射器等。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收集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事例资料。 教学过程
2
一、导入新课
2011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重的核污染。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核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危害的实例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讲解
教师讲述:关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相信你能说出不少。酸雨是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可以用酸碱度来表示。酸雨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下面的探究项目,可以加深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材料准备:培养皿、食醋、烧杯、试剂瓶、pH试纸和比色卡、玻璃棒、注射器等。 2.实施建议:配置“酸雨”将食醋与清水混合,玻璃棒搅拌配置出pH为3和5的两种“酸雨”溶液,贴好标签。
3.选择植物种子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的生长状况。 提出问题: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3
作出假设: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制定计划:
(1)准备3个培养皿,内铺2层滤纸,加适量的自来水,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均匀地摆上30粒种子;
(2)分别标记A、B、C。培养皿A滴加清水;培养皿B滴加pH为3的溶液;培养皿C滴加pH为5的溶液。
(3)每天定时用注射器取等量不同pH的酸雨,分别滴加在B、C培养皿的种子上,A培养皿滴加等量清水。 (4)观察并做记录 组别 萌发的种子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对照组 A 对照组 B 4
对照组 C (5)计算结果:求种子的发芽率 得出结论: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讨论:
1.查找资料,了解酸雨含有什么成分,说一说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 2.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结论:
1.酸雨和模拟酸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水、硫酸和硝酸,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醋酸。
2.不一定。这是因为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跨地域、跨国界的危害。 观看视频:《酸雨》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