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间关系; 2. 掌握求差法比较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 3. 强调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比较两实数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 教学方法 启发式
●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三角板 ●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我们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在数轴上不同的两点中,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例如,在图6—1中,点A表示实数a,点B表示实数b,点A在点B右边,那么a>b.
我们再看图6—1,a>b表示a减去b所得的差是一个大于0的数即正数.一般地:
若a>b,则a-b是正数;逆命题也正确.
类似地,若a<b,则a-b是负数;若a=b,则a-b=0.它们的逆命题都正确.
这就是说:(打出幻灯片1) a> b? a-b>0 a=b? a-b=0 a<b?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Ⅱ.讲授新课
1. 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
比较两个实数a与b的大小,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a-b的符号,而这又必然归结到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而这又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熟悉求差比较法. 2. 例题讲解
例1 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
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并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解:(a?3)(a?5)?(a?2)(a?4)
?(a2?2a?15)?(a2?2a?8)
??7?0∴(a?3)(a?5)?(a?2)(a?4).
42例2 已知x≠0,比较(x?1)与x?x?1的大小.
22分析:此题与例1基本类似,也属于两个代数式比较大小,但是其中的x有一定的限制,应该在对差值正负判断时引起注意,对于限制条件的应用经常被学生所忽略.
解:(x2?1)2?(x4?x2?1)?x4?2x2?1?x4?x2?1 ?x2由x?0得x?0,从而
2(x2?1)2?x4?x2?1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例2中,如果没有x?0这个条件,那么比较的结果如何.
242生:若没有x?0这一条件,则x?0,从而(x?1)大于或等于x?x?1
22师: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掌握求差比较法,我们来进行下面的练习. Ⅲ.课堂练习
1. 比较(x?5)(x?7)与(x?6) 的大小.
222. 如果x>0,比较(x?1)与(x?1) 的大小.
223. 已知a≠0,比较(a?2a?1)(a2?2a?1)与(a2?a?1)(a2?a?1)的大小.
要求:学生板演练习,老师讲评,并强调学生注意加限制条件的题目. ●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学习,大家要明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掌握求差比较法来比较两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 ●课后作业
习题6.1 1,2,3. ●板书设计
§6.1.1 不等式的性质
1.求差比较法 例1 学生 ……
例2 板演
…… ●教学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