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4:34: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三、 实习截止时间、组队和分组情况及指导老师 开始时间:2011年5月04日 截止时间:2011年5月12日

组队、分组情况:本次实习全班共计33人,一共分为11组,每组三人。 指导老师:宋党育老师、张良老师

第三节 完成的工作量

一、 地质观察路线和观察点数

图1-2 实习路线图

路线一 井湾—元古宇、中岳运动界面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五指岭组观察点②嵩山群庙坡山组观察点③中越运动界面观察点④五指岭断层观察点(共计4个观察点)。

路线二 中岳庙—古元古界、褶皱、节理、飞来峰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少顶山背斜②节理、交错层理观察点,罗汉洞组观察点③黄盖亭飞来峰观察点(共计3个观察点)

路线三 唐窑—下古生界、少林运动界面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张夏组灰岩观察点②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观察点③馒头组观察点④朱砂洞组观察点⑤少林运动界面观察路点(共计5个观察点) 路线四 稻田沟—上古生界、中生界、地表水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加里东运动界面观察点②太原组观察点之一③太原组观察点之二④砂锅窑砂岩观察点⑤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和平顶山砂岩段观察点⑥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王堂水库观察点(共计6个观察点)

2

第一章 绪言

路线五 石淙河—断层谷、岩溶地貌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大石淙观察点②小石淙观察点(共计2个观察点)

路线六 龙山—太古宇、嵩阳运动界面、泉水、辉绿岩墙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登封群郭家窑组观察点②嵩阳运动界面观察点③泉水观察点④辉绿岩墙观察点(共计4个观察点)

路线七:嵩顶—褶皱构造、地貌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平卧褶皱观察点②嵩阳运动界面观察点③嵩顶观察点(共计3个观察点)

路线八 飞机场—花岗岩、风化壳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秤砣观察点②花岗岩采石场观察点③风化壳观察点(共计3个观察点)

路线九 玉皇庙—新生界、登封大断层、河流阶地观察路线(半天)

观察点:①古近系始新统张家村组观察点②登封大断层观察点③石秤花岗岩与嵩山群罗汉洞组石英岩的侵入接触界线观察点④(共计4个观察点) 二、 采集标本和标本数量、绘制地质素描图

采集标本和标本数量:本次实习共采集标本20余块,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沉积砾岩、变质砾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叶岩、砂岩、大占砂岩、铁里石(硅质岩)、辉绿岩、山西式铁矿、铝土矿、花岗岩、燧石、紫红色砂岩、泥岩、灰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结核、大理岩等。

绘制地质素描图:绘制井湾往北2公里断层素描图(倾向193°,∠49°)。

图1-3 井湾往北2km断层素描图

3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第二章 地层

嵩山地区岩石地层单位之间有五个明显的不整合接口,即登封群与嵩山群、嵩山群与五佛山群、五佛山群与寒武系(含罗圈组)、中奥陶统与上石炭统、上三迭统与古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代表一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的结束和另一新的演化阶段的开始,是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嵩山地区的五个不整合面代表了该区地壳活动的不同发展演化阶段。

嵩山地区地层之间既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因而这里是一个优越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一个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

嵩山地区地层形成于五个地质“代”,曾长期被称为“五代同堂”。长期以来,国际地质界根据生物进化的总体面貌并结合重大地质事件,把地质历史分为显生宙和隐生宙,隐生宙再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五个年代的地层在嵩山地区都有分布,故称“五代同堂”。

第一节 新太古界

嵩山地区时代最老的底层为新太古界登封群(Ar3D),主要分布在登封市君召乡以北的老羊沟、石牌河等地,在登封城区片麻岩套中仅呈零星包体产出。

登封群为一套深度区域变质岩系。该群岩性复杂,主演为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千枚岩,夹少量大理岩和磁铁石英岩等。该群下部片麻岩受强烈混合岩化形成混合岩;中部以斜长角闪片岩为主;上部以浅变质片岩类。登封群顶部被古元古界嵩山群等地层不整合覆盖,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新太古界地层自上而下分为三个组—石牌河组、郭家窑组、老羊沟组。 一、 石牌河组

石牌河组(Ar3sh),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局部混合岩化强烈,呈条 带状、条纹状和变斑状混合岩和均质混合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夹中酸性火山岩和少量沉积岩。该组厚度大于256m。 二、 郭家窑组

郭家窑组(Ar3g),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二云变粒岩、二云石英片岩、角 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夹钙质绢云绿泥片岩、薄层大理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等,以灰绿色斜长角闪岩类为主要特征。原岩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在变质岩较浅地段可见杏仁、气孔、集块和火山角砾等火山岩构造,其中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和正常沉积的碎屑及碳酸盐岩。有大量中基性—酸性岩脉侵入,有些地段混合岩化强烈。该组厚857m。 三、 老羊沟组

老羊沟组(Ar3l),下部为白云母和石英片岩、白云母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和少量石英片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上部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变质砾岩和含砾绿泥石英片岩。该组厚630m。

4

第二章 地层

第二节 古元古界

嵩山地区古元古界由嵩山群(Pt1S)组成,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嵩山群构成中岳嵩山骨干,故又称嵩山石英岩。嵩山群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组—罗汉洞组,五指岭组,庙坡山组,花峪组,为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组合,是浅变质强变形沉积地层。嵩山群与下伏登封群和上覆五佛山群均为不整合接触(图2-3、图2-4)。 一、 罗汉洞组

罗汉洞组(Pt1l)为一套单调而稳定的石英岩层,下部为中粗粒石英岩,底 部有1~3层石英砾岩;中部为中细粒石英岩;上部为中粗粒石英岩,夹绢云石英片岩。岩石单层厚度较大,一般为厚—巨厚层状,单层厚度达15m。罗汉洞组厚490~750m。下部以底砾岩为标志与登封群不整合接触;上部以石英岩层为基本结束、绢云石英片岩大量出现为标志与五指岭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岩层具粗细相间的韵律性特征,其中普遍发育对称波痕、交错层理、泥裂、槽模、沟模按照岩石组合等沉积构造,属河流—滨海沉积。罗汉洞组岩性坚硬、难以风化,多形成陡峭扇风,构成中岳嵩山的脊梁(太室山、少室山)。石英岩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一般为95%,有的可达98%以上,可做硅石、玻璃原料。 二、 五指岭组

五指岭组(Pt1w)按照岩石组合可把五指岭组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性段。岩层属滨海—浅海沉积环境。在五指岭地区该组厚747.5m。

一段——灰白、浅黄色石英岩夹绢云石英片岩;上部有白云质大理岩薄层或透镜体。

二段——青灰、灰白色绢云片岩、千枚岩、千枚状石英绢云片岩夹石英岩,顶部有白云至大理岩透镜体。

三段——紫红色绢云石英片岩夹铁质石英岩,底部为一厚层中粗粒石英岩,含绢云母、绿泥石,交错层理发育;上部有一层厚8~10m的假像磁铁矿层(登封式铁矿)。

三、 庙坡山组

庙坡山组(Pt1m)为一套单调而稳定的石英岩层,主要岩性为石英岩。下部粒度细,为白—浅绿色细粒石英岩;上部力度较粗,为红色中粒石英岩夹大量黑色磁铁矿条带 。岩性中具交错和波痕等沉积构造,属浅海—滨海沉积环境。庙坡山组岩性坚硬、难以风化,性脆,节理发育,易脆裂。庙坡组上、下均以石英岩为标志,分别为五指岭组、花峪组呈整合接触。该组厚275m。 四、 花峪组

花峪组(Pt1h)分布于井湾,五指岭一带,岩性为绢云千枚岩、石英岩、白 云石大理岩等,。下以杂色千枚岩或变质砂岩为标志,与庙坡山组呈整合接触;上被马鞍山组底砾岩不整合覆盖。层内多发育交错层理和波痕。属浅海陆—架沉积环境。该组厚129m。

第三节 中-新元古界

嵩山地区的中-新元古界包括五佛山那和罗圈组。五佛山群为一套轻微变质

5

搜索更多关于: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 的文档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3qmr8j61d9da6a52ix6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