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5:落料、冲孔同时进行 级进模 方案6:落料→冲孔 方案7:冲孔→落料
组合方式分析
方案1:采用单工序模,制造成本低,尺寸和冲压件的厚度不受限制,但冲压出来的工件精度低,冲压多工序的冲裁件时,要经过多次定位和变形,产生累积误差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时安全性低,只适合小批量生产。
由冲压件图可以看出,该零件生产批量大,若采用单工序模,增加了生产周期,从冲裁质量、经济性、安全性上看,该零件不适合采用单工序模,故不采用单工序模,否定方案一。
方案2:采用单工序模,分析同方案1,故不采用方案2。
方案3:采用复合模,由教材表4-10可知,复合模的加工精度可达IT9-IT8级,孔与外形的位臵精度较高,冲压件平整,冲压件厚度在0.05~3mm之间,适合大批量生产,能实现废料重新利用,在调校和试模中虽技术要求高,但难度不大。但操作性能不方便,需要手动进行卸料,不太安全。
由冲压件图可知,零件加工精度一般,厚度为
13
2mm,结构简单且大批量生产。从冲裁质量、经济性方面来看,复合模明显优于单工序模,本方案满足其生产要求,故暂时保留方案3.
方案4:采用复合模,分析如方案三,与方案3工艺顺序相反,一般情况下,有落料和冲孔时,应采取先落料后冲孔以减少定位误差和避免尺寸换算。故不采用方案4.
方案5:采用复合模,分析如方案3.但若冲孔与落料同时进行,不但对模具磨损大,而且冲裁时精度互相影响,冲裁质量差,故不采用方案5.
方案6:采用级进模,由教材表4-10可知,级进模的加工精度可达IT13~IT10级,冲压件料厚为0.6~6mm之间,冲裁时自动送料,冲件和废料从下模漏下,操作方便安全,可采用高生产效率的高速压力机。在加工形状简单的工件时模具制造成本和工作量低于复合模,适合大批量生产,无论从生产批量、生产效率还是安全性上来看都符合零件的生产要求。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零件内孔精度要求较高,若采用级进模,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需要后期加工,延长生产周期,故不采用级进模。否定方案6.
方案7:采用级进模。分析同方案6,与方案6工艺顺序不同。故不采用方案7.
14
综合以上分析,确定采用方案3为宜,即冲压工艺组合方式为采用复合模,落料+冲孔。
第三章冲裁件的工艺参数计算
3.1排样
1.排样方式 ①有废料排样 ②少废料排样 ③无废料排样
由冲压件图可以看出,零件结构简单,尺寸精度不高,可选择无废料排样,但无废料排样难以保证尺寸精度,且难以实现材料完全利用。故采用少废料排样为宜。
2、排样形式
由教材表4.11分析可知,选择具体形式为直排最佳。
3、板料纵裁和横裁的选择
板料一般都是长方形的,故有纵裁和横裁两种方法。 横裁和纵裁各有横排和竖排两种方式。
15
3.2 定位方式
1.初级定位
初级定位定位不太准确,适用于单工序模或精度不高的复合模。 2.中级定位
中级定位比初级定位准确,适用于复合模。
3.高级定位
高级定位定位最准确,适用于级进模。
综合以上分析,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精度较高,可采用中级定位,导料板且有侧压装臵的模具。
3.3 工艺参数的计算
根据排样方式可分为四种方案:
方案一:纵裁→竖排
方案二:纵裁→横排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