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涵义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 间接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督导 支持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
社会政策制定等 一、小组的定义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两人以上的结合体。 案例讨论:一节火车车厢的乘客是小组吗? 二、小组的特征
1. 包括两个以上的人 2. 形成关系
3. 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4. 成员间相互影响
5. 有成员地位和角色的演变 6. 成员有归属感
7. 小组有发展的过程与阶段 8. 有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 9. 有小组的文化与气氛 三、小组工作的定义
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协助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进行分享、分担及相互支持,从而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适应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帮助组员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思考问题:小组活动就是游戏吗? 四、小组工作的特征
1. 小组工作是由工作者和组员组成的关系体系。
包含两种关系:一是工作者和组员的关系,二是组员和组员之间的关系。
注意:小组工作不是“个案工作的集合”
2. 小组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
3.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的和手段。 4. 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五、小组的效益
1. 经济效益: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符合经济原则
2. 小组具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及多元的观点,为问题的了解、讨论与解决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意见。 3. 小组成员可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 4. 小组能产生共同感受或经验。
5. 回馈功能:小组提供给成员接受回馈的机会,小组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看法都很有价值。 6. 小组可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机会。 7. 小组是真实生活的实验室。 六、小组的负面影响。
直接社会工作 面向服务对象 1. 2. 3. 4. 5. 6.
由于小组人多,容易产生冲突和竞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成员造成伤害。 组员在小组中过度袒露自己,造成伤害。
有些组员会在小组的压力下,做出不愿做的事或顺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有些组员会对小组产生过度依赖。
有时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比由个人来解决花费更长的时间。 小组成员彼此影响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
一、康复: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二、能力建立:指组员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为组员的个人成长和能力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例如: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三、矫正: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学习并巩
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和价值。
例如:在矫治机构中“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
四、社会化: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例如:青少年人际关系成长小组
五、预防: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在小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到可能会发生的困
难的解决方法。
例如:大学新任入学适应小组退休职工生活适应小组外地来京打工人员成长小组
六、社会行动: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调动组员
参加社会活动,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变,甚至社会政策的改变。 例如:香港自闭症儿童家长小组争取患者的权益
七、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和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例如:“空椅子”小组活动
八、社会价值:鼓励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体现组员的社会价
值。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类型(不同类型小组的概念解释请见书)
一、按小组的形成
1. 组成小组:通过外部的影响和干预而组建起来
例如: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 2. 自然小组:
例如家庭朋辈小组街头玩伴群体
二、按照组员参与
1. 自愿小组:组员主动、自愿参加小组
例如:志愿者小组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小组 2. 非自愿小组:
例如:矫治机构中用于成员转变个人行为的治疗性小组如戒毒小组
三、按成员间的关系
1. 基本小组
例如:家庭小型的成长小组 2. 次层小组
例如:同事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少
四、按小组的结构
1. 正式小组
具有正式的结构,组员有确定的角色和地位 例如: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 2. 非正式小组
例如:街头或者社区玩伴
五、按组员的界限
1. 封闭小组:关系持续紧密的联系真诚的互动多为治疗性的
如:对吸毒者所做的“脱离毒瘾小组” 2. 开放小组:有利于带来新鲜感 六、小组的性质和目的
1. 教育小组: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相关的各类知识,目的是增进小组组员适应社会的知
识和技能。 例:“火凤凰计划”——都江堰滨河新村妇女绒绣技能培训小组
2. 成长小组: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而获得改变。
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成长小组 3. 自助与互助小组:具有同质性,通过相互支持以达到转变态度和行为的目的,或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
例:下岗女工创业自助互助小组单亲母亲或受虐妻子互助支持小组“拯救乳房”——乳腺癌病友小组 4. 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帮助有“问题”的组员恢复社会功能,改变“不良”行为和态度,治愈身心“疾
病”等,促进人格的改变。
例:戒毒小组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 5. 任务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取向。
例:环保小组预防艾滋
6. 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发展和培养组员的各种兴趣和能力,陶冶情操。
例:某社区服务中心老人书画兴趣小组
7. 服务或志愿小组:小组开展义务服务工作,培养和发掘公民的服务意识和潜能。
例:某社区关爱老人志愿者小组
8. 社会行动小组: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体利益,趋向于
社区工作。
例:以环境保护为主旨预防艾滋病知识公关宣传小组
9. 意识提升小组:对组员的增权,提高他们对自己和社会整体的意识。
例:妇女意识提升小组(“平寨妇女”识字班)单亲女性自强小组
10. 社会化小组:帮助组员学习社会适应技巧和行为方式,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
例:青少年自信心提升小组
11. 社交小组:提升社交能力,促进组员关系的改善和互动。
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成长小组
12. 教化小组:有明确的角色指引和行为规范指导,教化和训练组员品德、行为、纪律等,提升自觉意识。
例:学习、青少年中心的教化小组
第四节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
一、适合个案工作的情况(单个家庭和个人)
1. 服务对象面对危机状况,且该状况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又非常复杂时。 2. 服务对象的情况需要高度保密时。
3. 服务对象非常害怕在小组中说话,以致于在小组中无法开口。 4. 服务对象与朋辈关系不良,很可能被小组排斥、拒绝时。
5. 服务对象对自身的感觉、动机和行为的知觉非常有限或非常复杂,感到迷失而无法在小组中分享时。 6. 服务对象对受注意和受照顾的需求很高,无法安排在小组中共同活动。 二、适合小组工作的情况。
1. 学习、了解他人及其想法和观念。
2. 学习与朋辈团体交谈及建立关系的社交技巧。
3. 学习他人分享,从参加一个彼此尊重、接纳的小组中得到深刻的归属感与支持感。 4. 和与自己有类似状况的人自由交谈、彼此关心、交换想法和经验。 5. 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6. 需要在小组的社会情境下,以多角度来观察个体时。
例:无领导小组面试
三、小组与个案具有相同价值的地方
1. 能够对自己有不同以往的探索与了解。 2. 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个体,被接纳。 3. 增进自信心,敢肯定自己的想法。 4. 对人类的行为增进了解。 5. 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 能够自我统合、自我规划并发展出有效的行为。
小组工作流程图
需求评估——确定目标——带领和完成小组历程——撰写小组计划书——招募与甄选组员——带领和完成小组历程——评估小组的效果
第二讲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 1、人人平等原则
2、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接纳个体的价值、尊严和特点 3、以人为本和个人自我决定的原则 4、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5、赋权的原则 6、发展的原则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小组工作中的体现 1、互助互惠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 3、民主参与和决策 4、赋权
5、高度个别化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
一、专业标准
1、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背景训练 2、理论背景 3、辅导技巧 4、研究方法 5、实务经验
二、小组工作专业伦理标准 1、组员有知情权
2、明确保密原则和措施
3、工作者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一定的经验 4、特定情况下工作者遇到问题可接受督导和咨询
5、经过筛选决定组员,形成小组后,要确保组员的需求能够在小组中得到满足。 6、工作者有责任协助组员达成治疗目标。 7、组员在小组中必须得到保护。 8、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个组员。
9、工作者不能利用组员来达到个人目的。
10、工作者有责任对组员进行及时评估和跟进。 三、小组工作实务的原则 1、小组中的个人化原则 2、小组个别化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