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1课时)
一、 引入
假如你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有一只一只母鸡,15千克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 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讨论
师:大家可能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案,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第一种。为什么?因为第一种吃法可以给你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如果你想不明白。那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为你解开这个疑惑。 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CAI展示课题,同时 板书25.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二、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一)学生阅读教材P91,思考以下问题:(板书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CAI展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学生:源头是太阳能。
补充: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能流动。
师:生产者是如何固定太阳能的呢?
(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 师:那么能量又是如何流动的呢?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
我们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 CAI展示营养级
CAI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提问:老鹰处于几个营养级?(3)
草处于几个营养级? (1) CAI展示
思考:老鹰处于不同的营养级说明了什么?
(1)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2)植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的 CAI展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学生观察: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向哪里去了?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一位学生归纳其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教师指导。 师生交流:
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生命活动消耗,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下一营养级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CAI展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FLASH. 学生了解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解惑:
三、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导入: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循环。
板书: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AI 展示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师:其中碳循环就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主要气体之一,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碳循环是如何进行的? 回忆: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阅读讨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并完成教材P92的填图,结合书中的课文,尝试描述碳循环。
师生小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中,主要依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内,因此从碳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某些微生物也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另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放回大气中去,还有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暂时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二氧化碳返回碳循环。经过这一循环可以使得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就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引导探索:如果平衡被打破,会出现什么情况?(温室效应) 加深印象:
播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FLASH
生态系统中除了碳循环外,还有其他物质的循环。例如氮循环。 CAI 展示氮循环。 总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