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测量、试验及质检人员全程旁站,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各司其职,确保了混凝土浇筑顺利进行。
③高度重视箱梁混凝土养生,夏季采用覆盖土工布专人洒水养护,箱室内通风降低箱室温度,冬季则采用覆盖薄膜加棉被保温保湿养护。
4.3.2道路施工控制 1、路基
(1)路基填筑时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和压实。分层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且不应超过30cm;分层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2)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段填筑,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应不小50cm。
(3)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4)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填筑,每层碾压至边缘,逐层收坡,待后填段填筑到位时,再把交界面逐层挖成不小于3m的台阶,分层填筑碾压;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m。
2、水稳碾压
(1)每台摊铺机后面,应紧跟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80m。碾压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有监理旁站。
(2)碾压应遵循试铺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
21
浪、不推移。压实时,遵循稳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振动碾压→胶轮稳压的程序,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过程中,可用核子仪初查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3)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4)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不许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要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
(5)压路机碾压时的行驶速度,第1~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应为(1.8~2.2)km/h。
(6)压路机停车要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3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7)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8)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轮迹。
(9)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缘压实度,应有一定的超宽;对用方木或型钢模板支撑时,也应有一定超宽。
3、沥青层
(1)在基层表面(水稳基层)喷洒透层油。
(2)双层或多层式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应喷洒粘层油。
(3)气温在10℃及以下、风力大于5级以上时,不得喷洒透层油、粘层油、封层油。
(4)喷洒透层油、粘层油、封层油前,基层表面、沥青结合层间及喷洒粘层油的基面应洁净、干燥且无污染物。
22
(5)摊铺作业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7.5m,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c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cm左右宽度的搭接。 (6)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 4.3.3交工验收中工程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1)部分人行道面板破损、平整度超出规范允许偏差;
整改情况:已按要求进行整改,对破损的人行道面板进行了更换处理,对平整度超出规范要求的段面进行了返工处理,并经检查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 (2)桥梁部分钢护栏外表面油漆涂刷不均匀。
整改情况:已安排专业队伍对存在问题的钢护栏重新进行了涂刷处理。 4.4 对完工质量的评价
在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的帮助指导下,我项目部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到2015年12月底,全面优质地完成了本项目道路及三座桥梁的所有施工任务。整个过程质量完全处于受控状态,未出现任何重大质量事故。工程总体质量优良,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标准,达到了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的要求。
(1)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钻孔灌注桩均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砼灌注质量良好。墩柱、桥台几何尺寸、砼强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表面平整,外形美观。上部结构尺寸控制严格,砼强度及预应力钢束张拉、孔道压浆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桥面平整、防撞护栏线形顺畅,混凝土外观密实,气泡较少。
(2)道路工程
至投入使用来,运行良好,道路沿线未发生因质量原因而出现事故以及封
23
闭交通的情况;排水通畅无积水,井盖牢固,未出现破损情况;整体外观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曲线圆滑,抗滑构造及渗水等相关检测指标均满足规范技术要求。
工程完工后,我项目部及时进行了质量自检及评定,本合同段质量检验评定表如下:三座桥梁工程以及道路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 海口大桥 李家墩中桥 白马泾中桥 路基工程 路面工程 交安工程 实得分 质量等级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备 注 99.5 98.6 99.4 97.2 98.4 97.3 五、保障措施
1、技术保证措施
(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做到科学施工,信息反馈及时,适时调整和改进施工方案。
(2)组织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方式,保证一环扣一环的施工程序。 (3)发挥技术管理的保障作用,细审核、严交底、勤检查、抓落实。 (4)专业技术工作者,要深入一线跟班作业了解情况,及时搞好技术交底,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岗位负责制,对技术负总责,并行使技术否决权。 2、物资保障措施
(1)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选配。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