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闻笛 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
答案:前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后诗抒发的是迁客的哀怨。 解析: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一首诗中有“回乐烽”“征人”这些有典型意义的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从第二首诗“迁客”“大雁”等意象的运用中可以看出,诗中主人公是一位遭遇贬谪的人。
(2)(考点题)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前诗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诗借大雁未等天亮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哀怨。
解析:诗歌中景物描写往往具有烘托、反衬诗人情感的作用。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木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解析:“见”是视觉所见,秋风中视觉所及的是树叶黄落,百花凋零。作者用“见”字能给人想象的空间。
(2)(考点题)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
答案:“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体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解析: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
5
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在本诗中,作者所写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即为典型的细节描写,注意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叹世(其一)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1)王国维评价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时说“一‘闹’字卓绝千古”,这首元曲中的“闹”字用得也很有特色。请你对这两个“闹”字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将鲜花盛开、蜂飞蝶舞的盎然春色写得活灵活现;“那个不去红尘闹”一句中的“闹”字颇为传神地写出了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时的神态。
解析:诗歌炼字是常考内容。就本题而言,着重分析两个“闹”字所展现出来的生动画面或丰富意蕴即可。宋词中“闹”字形容春天红杏枝头开满杏花的情状,同时也能让人联想到蜂飞蝶舞的盎然春色,写得活灵活现。这首元曲中,作者所说的“闹”,应是那些追求功名的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拼命奔波的神态。
(2)(考点题)这首曲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对比。以“今日少年”与“明日老”、“山,依旧好”与“人,憔悴了”对比作结,指出追逐名利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是舍本逐末、迷失本性的行为,从而劝诫人们认识人生的真正意义,不要成了功名利禄的奴隶。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结合有关修辞手法的知识,联系曲子的相关内容分析作答。此曲中,既有“今日少年”与“明日老”在时间上的对比,也有“山,依旧好”与“人,憔悴了”的对比。结合全曲来看,作者主要是劝诫人们不要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而使自己出现对比中所说的结果。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洞仙歌
[注]
赵 鼎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捻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何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注] 这首词是作者谪居岭南时所作。
6
(1)(考点题)词的上片写了哪三个生活细节?其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叹。
解析:结合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加以概括。这三个生活细节能使读者感知到主人公的处境及心情。
(2)(考点题)全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全词基本上采用铺叙的写法,不以剪裁工巧取胜,而以描写深刻细腻见长,按时间顺序叙述,以行动、心理描写推进,精细、鲜明、轻巧,含而不露。
解析:这首词主要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的描述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这是采用了铺叙的写法。注意结合原词加以赏析。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