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12:54: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章 定 线 第一节 纸上定线

一、概 述

1. 定线:是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并通常实地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过程。

定线是一项非常复杂、涉及面很广、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不仅受地形、地物、地质等有形的限制,需要解决工程和经济问题,而且要受到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道路美学、风俗习惯等因素制约,需要充分考虑道路自身线形的美观与协调、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道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以及道路与人文的和谐等问题。

公路定线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和条件,一般采用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的方法。

纸上定线适用于技术标准高或地形、地物复杂的路线。定线过程是先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室内定线,然后把纸上路线敷设到地面上。

直接定线适用于标准低或地形、地物简单的路线,是在现场直接定出路线中线的位置。

二、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

纸上定线是在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地形图范围大、视野开阔,一些地物、山脉、水系及不良地质现象等都能在地形图上反映出来,因此,定线人员在室内容易定出合理的路线,从而减少了野外工作。

? 平原、微丘区地形平易,路线一般不受高程限制,定线工作主要是解

决路线走向和正确绕避平面上的障碍的问题,力争控制点间路线短

1

捷、顺直;

? 山岭、重丘区地形复杂,横坡陡峻,定线时要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

巨工程、不良地质地段或地物等,都涉及调整纵坡问题,而且山区纵坡限制较严,因此山岭、重丘区安排好纵坡就成为关键问题。

(一)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点

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微丘区路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中间导向点。

2.试定路线导线

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交汇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线。 3.初定平曲线

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

4.定线

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线线位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二)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线

(1)分析地形,找出路线的各种可能走法。

在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布局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如平缓顺直的山坡、开阔的侧沟、利于回头的地点等,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

首先在地形图上仔细分析研究地形和不良地质情况,如下图,A点为垭口。B为山脊平台,是回头的好地点。C为陡崖,属应避让的地方,D为山下控制点。图的左侧地形较陡,图右侧横坡较缓。

2

其中A和D为路线方案选择时确定的控制点,B和C为路线布局时大概确定的中间控制点,则A-B-C-D即为路线的一种可能走法,但必须由放坡试定。

A点高程2047m,D点高程1998m,A、D点高差49m,AD间水平距离290m。A、D间自然坡度49/290=16.9%>8%,需采用回头展线利用有利地形延长路线。试坡时采用平均纵坡控制,因为A、D两点相对高差小于200m,可取ip=5.5%,则路线长=49/5.5%=890m。

(2)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

①求平距:设等高距为h,平均坡度为ip,则等高线平距为a=h/ip。 ②定匀坡线:定匀坡线也称放坡,放坡是使用分规进行的,分规的张开度等于平距a值,a值的比例尺应与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

从A点开始,用张开度为a的分规,依次截取每根等高线,得到a、b、…等点,在B点附近回头(比如图中j点),然后在向D点截取。当所截最后一点的位置和高程都与D点接近时,说明该方案成立。

当所截最后一点与D点相差较大时,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调整:

3

①改变回头位置,如图,在i点回头和在j点回头结果是不同。 ②改变平均坡度。

这样调整后再截取每根等高线,直至最后一点与D点重合或接近。 最后连接A、a、b、…D各点,所构成的折线就称为匀坡线。

特点:这条匀坡线是具有平均坡度的折线,其作用:一是放通了路线,证明方案是成立的,二是放坡可发现中间控制点,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3)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

首先,分析匀坡线利用地形、避让不良地质的情况,找出中间控制点。 如图所示,这条匀坡线在回头处没有利用到有利地形B点,另外在C点直穿了悬崖,没有避开它。可以把B、C两点作为中间控制点。

然后,调整中间控制点B、C前后的坡度,分AB、BC、CD段分别调整纵坡,根据控制点间的高差,重新选定ip,计算a值,按照上述方法截取每段内各等高线,定出匀坡线。

如图,将回头地点从j上移至B附近点,将直穿悬崖的p点上移至崖顶C附近点。(因j点上移,p点只能上移,若p点向下移,可能使j到p段纵坡过大。)

移动中间控制点后,AB段坡度变小,BC段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CD段变大。分段重新定出匀坡线,可能反复几次才能成功。

最后,经调整后三段的匀坡线组成的折线A-a'-b'…D就称为导向线。

特点:这条导向线是具有理想坡度的折线,利用了有利地形,避开了不利地形,可作为试定平面线形的参考。

2.修正导向线

(1) 试定平面线形,点绘纵断面图,设计理想纵坡

①参照导向线定出直线和平曲线,标出半径和平曲线主点(此平面线形应满足《标准》中关于平面线形设计中的有关规定),将平面试线标注到纵断

4

搜索更多关于: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 的文档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4244106m98xzko047j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