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信道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汉明码编译码的原理。 3、 掌握汉明码检错纠错原理。 4、 理解编码码距的意义。
5、 了解信道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6、 掌握BCH码编译码的原理; 7、 掌握BCH码检错纠错原理;
8、 了解CPLD实现BCH码编译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编码延时延时输出1 编码数据DoutMUX2#数字终端数据串并变换信道编码并串变换时钟帧同步插错指示时钟并串变换2#数字终端BSIN时钟帧同步信道译码串并变换数据帧同步提取BSOUT时钟帧同步产生插错控制帧头指示DIN帧头指示译码数据2# 数字终端模块6#信道编译码模块
汉明码编译码实验框图
实验框图说明
汉明码编码过程:数字终端的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进行分组,分组后的数据再经过汉明码编码,数据由4bit变为7bit。
2、实验原理框图
编码延时延时输出1 编码数据PN信号源数据串并变换信道编码并串变换时钟帧同步插错指示CLK时钟帧同步产生插错控制FS帧头指示译码数据并串变换时钟帧同步信道译码串并变换时钟数据帧同步提取6#信道编译码模块
BCH码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
实验框图说明
BCH码编码过程:数据经过串并变换后进行分组,分组后的数据再经过BCH码编码。
三、实验过程
实验14项目一 汉明码编码规则验证
概述:本项目通过改变输入数字信号的码型,观测延时输出,编码输出及译码输出,验证汉明码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 模块2:TH1(DoutMUX) 模块2:TH9(BSOUT) 模块2:TH10(辅助观测帧头指示) 目的端口 模块6:TH1(编码输入-数据) 模块6:TH2(编码输入-时钟) 模块6:TH3(辅助观测-帧头指示) 连线说明 编码信号输入 提供编码位时钟 编码帧头指示 模块6:TH5(编码输出-编码数据) 模块6:TH6(编码输出-时钟) 模块6:TH4(延时输出1) 模块6:TH7(译码输入-数据) 模块6:TH8(译码输入-时钟) 模块6:TH9(辅助观测-NRZD-IN) 将数据送入译码 提供译码时钟 延时输出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汉明码】。
(1)将2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12#拨为10100000,拨码开关S22#、S32#、S42#均拨为00000000; (2)将6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16#拨为0001,即编码方式为汉明码。开关S36#拨为0000,即无错模式。按下6号模块S2系统复位键。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2号模块提供32K编码输入数据,6号模块进行汉明编译码,无差错插入模式。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用示波器观测6号模块TH5处编码输出波形。
注:为方便观测,可以以TH4处延时输出作为输出编码波形的对比观测点。此处观测的两个波形是同步的。
(2)设置2号模块拨码开关S1前四位,观测编码输出并填入下表中:
输入 α6α5α4α3 编码输出 α6α5α4α3α2α1α0 输入 α6α5α4α3 编码输出 α6α5α4α3α2α1α0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0000000 0001101 0010101 0011000 0100110 0101101 0110011 0111000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1000111 1001100 1010010 1011001 1100001 1101010 1110100 1111000
实验14项目二 汉明码检纠错性能检验
概述:本项目通过插入不同个数的错误,观测译码结果与输入信号验证汉明码的检纠错能力。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
2、将6号模块S3拨成0001(即插入单个错),按下6号模块S2系统复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