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孔道压浆
孔道灌浆采用电动柱塞压浆机,且配有搅拌机,使灰浆搅拌均匀,压浆连续。 压浆水泥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采用0.4-0.45,水泥等级不低于42.5级;并掺入适量膨胀剂。
水泥浆拌和采用先下水再下水泥,拌和时间不少于1分钟,灰浆应过筛、并保持足够数量以保证每根管道的压浆能一次连续完成。水泥浆自调制到压入管道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压浆工艺:
孔道压浆顺序为先下后上,将集中在一处的孔一次压完。若中间因故停歇,应立即将孔道内的水泥浆冲洗干净,以便重新压浆时,孔道畅通。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由最底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
压浆管路超过长30米时,应提高压力100KPa—200Kpa,每个压浆孔道出浆口均安装一节带阀门的断管,以备压注完毕时封闭,保持孔道中的水泥浆在有压状态下凝结。压浆的压力以保证压入孔内的水泥浆密实为准,开始较小,逐步增加到0.5—0.7Mpa;梁体竖向予应力孔道的压浆最大压力控制在0.3—0.4Mpa。每个孔道压浆至最大压力后,应有一定的稳压时间。 D、封锚
压浆完成后,外露锚头封锚时先将锚槽处的水泥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将端面混凝土凿毛,同时清除支承垫板、锚具及端面混凝土的污垢,绑扎封锚钢筋,浇筑封锚混凝土,洒水养护。 (6)、挂篮前移
在张拉压浆结束、待水泥浆终凝后即可前移。 A、前移步骤
(1)、接长并锚固挂篮轨道,在轨道表面放置镀锌铁皮、涂润滑油。 拆下底模后吊带、松解内外模前后锚杆,并确认模板已经和混凝土脱离,内模和内模架落于降低的内滑梁上,外模板落于底模走行纵梁上;拆除主桁架的后锚杆让后支座受力,放松底模前吊带,使底模离开梁体100mm左右。
(2)、进行走行前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部位为挂篮两轨道是否相对水平和与桥轴线平行,轨道锚固和支垫情况,挂篮前后支座,挂篮上是否有人员在作业。 (3)、每片主桁架各用一个20t的倒链牵引,带动挂篮底模、侧模和内模同
步前移,滑行时对接缝进行处理,尤其是对拉杆头进行处理,防止锈水污染混凝土表面。进行修补和处理时挂篮不能移动。
(4)、到位后及时安装底模后吊带,内外滑梁吊杆和挂篮主桁架后锚固装置,将临时受力状态变为永久受力状态,确保施工安全。
(5)、安装底模,调整底模平台前吊带高度,使前端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将外侧模导梁、内模导梁、前吊点锚固好后,调节侧模及内模标高。 B、注意事项
(1)、T构两端的挂篮同步对称移动;
(2)、拆除后锚前要认真检查反扣轮各部联结是否可靠,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挂篮移动前安排专职安全员认真检查新铺滑移轨道的铺设质量和安全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前移;
(4)、挂篮移动前调整底模平台和外侧模水平,并仔细检查挂篮各部件联结情况,检查挂篮上的安全网、钢筋头或其它绳索有无与箱梁钩挂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挂篮移动统一指挥,三台手拉葫芦尽量同步,并防止脉冲式行走。 (6)、移动过程中用三台手拉葫芦拉住挂篮后节点,随着前端葫芦的收紧同步放松,防止溜车事故发生。 4.边跨现浇段现浇施工
挂篮施工边跨现浇段梁高2.275m,长8.84m,体积95.52m3,自重为238.8t,采用碗口式支架法现浇。基础处理采用原地面整平现浇10cm砼,在合拢段3米范围开挖浇注0.4米厚扩大基础。支架搭设步距为120×60cm,在与合拢方向3m步距为60cm×60cm,,并在支架上部设四道抗倾加强体系,保证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砂袋预压的方式进行支架预压。外模采用挂篮的外侧模板,内模采用组合
边跨现浇段支架如下图所示。
边跨现浇段支架示意图
4.3.1、工序流程
a)、拼装现浇段施工平台。
b)、安装分配梁,钢楔块及外侧模支架。 c)、安装底模及外侧模。 d)、支架预压、卸载施工。
e)、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固定预应力筋定位网及波纹管,安装竖向预应力钢筋并固定。
f)、安装内箱模板及支架(内箱顶部应留出灌注孔)。
g)、绑扎顶板钢筋,安装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并固定,固定预应力筋定位网及波纹管。
h)、安装竖向预应力钢筋顶部压浆管。 i)、检查合格后,灌注混凝土。
j)、张拉纵向预应力束并压浆封锚(须在合拢段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张拉)。
k张拉竖向预应力钢筋并压浆封端。
l张拉横向预应力钢筋并压浆封端。 4.3.2、支架预压
搭设底模时,按估算预留拱度支好后,按设计或规定要求进行加载预压。预压荷载按箱梁重的1.2倍计。采用砂袋作加载物,使加载的荷载强度与梁的荷载强度分布一致(布置原则和0#块支架预压类似)。 4.3.3、混凝土浇注方式
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地点,采用汽车泵进行浇注。混凝土施工顺序由悬浇端向支架支点位置进行,以减少支架沉降的影响。 钢模和木模板。 5:合拢段施工 5.1合拢段施工顺序
合拢前使两悬臂端临时连接,保持相对固定,以防止合拢混凝土在早期因为梁体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开裂。同时选择在一天中的低温、变化较小时进行混凝土施工,保证混凝土处于温升、在受压的情况下达到终凝,避免受拉开裂。按照设计的合拢顺序为先两个边跨合拢再中跨合拢,而后完成体系转换。合拢段利用搭设支架(边跨)或者两侧梁段采用吊架合拢(中跨)。 5.2合拢程序 (1)边跨合拢
A、施工完最后一个悬灌梁段后,边跨端挂篮前移到边跨合拢段,中跨端挂篮前移到下一梁段锁定;
B、用型钢支撑、合拢钢绞线束对合拢段撑拉锁定; C、灌注边跨合拢段混凝土; D、混凝土养护等强;
E、张拉锚固边跨纵向束、横向束。
F、张拉锚固边跨合拢段的竖向预应力粗钢筋。 (2)中跨合拢:
A、合拢段挂篮及模板就位;
B、按设计要求设置体外支撑与体内约束,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预顶开梁后锁定梁段;
C、灌注中跨合拢段混凝土,边浇注中跨合拢段混凝土,同时边卸载同等重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