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抓住易错点,做到有的放矢
错题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思维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理解、调整等学习方式后对问题的一种反馈,是我们在教学中十分宝贵的资源。只有错题得到了纠正,明确了学生的易错点。那么,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成功的跨过思维障碍,摘取高分的桂冠。
易错点1 分式与整式的加减法中,寻找最简公分母错误 在分式的加减法教学中,在讲完通分后,遇到整式与分式的混合运算后,学生产生了这样的思维误区。
例 计算
4ab?a?b a+b
这部分同学将正式看成了分式,导致寻找的最简公分母不对,以至于增加了自己的计算量,同时也降低了正确率。之后,我找到了 这几位同学,我又重新讲解了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又强调了当遇到整式和分式时,要将整式看作分母是一的分式。
易错点2 对分式方程无解的增根,理解不到位
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当求出的x的值使最简公分母为0时,此时分式方程无意义,所以原方程无解,此时x的值为原方程的增根。对于此时的分式方程无解,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此类“无解”的变式题,学生却存在许多想当然的误区。
例 当m为何值时,分式方程
3m+1=有增根。 x?11?x
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增根就是使未知数的值为0.这表明学生对增根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增根的概念还是不清楚。之后,我又对增根的概念进行了讲解,增根,是去分母后整式方程的解,但使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为零,导致分式方程无意义,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原方程的增根,也就是此时原方程无解。弄清了增根的概念,以及分式方程无解产生的原因后,这类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明确了增根的概念后,有些学生很善于思考,对此题的解法挖
掘出了新的角度。
当m为何值时,分式方程
3m+1=有增根。 x?11?x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x?1得 3?x?1??m 原方程有增根 ?x?1
将x?1带入整式方程得 3?1?1??m
?m??3
该解法对增根的概念理解的很到位,而且很易理解,在此解法中避免了分式方程的出现,从而提高了正确率。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错误和障碍并不是可耻的事情。我们应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题,并意识到错题是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平时要注重对错题的深入思考和挖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寻找错题根源。这样双管齐下,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