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
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冀教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从生活中发现角,通过拼一拼、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体验角的特征,直观地认识角;通过做活动角、用活动角拉出一个角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口的关系. 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
该教学活动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精巧的课件创设故事情景,将全课各环节自然衔接起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索、独立尝试、合作交流,最终完成本课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拼一拼”“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会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评价的维度
1.情感与兴趣的趋向.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小组学习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4.学生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过程及程度. 教学及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师利用教材相关信息设计教学课件. 2.教师创设故事情景,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3.学生准备小棒(4根)、一张纸、活动角、三角板等学具. 4教师准备五角星、活动角等教具. 二、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内容 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评价 学生积极投入到故事情谈话: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爱动脑筋、爱 发言,今天我就给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小朋设 情 境 导 入 新 课 友准备了小奖品,你们看看是什么?[出示五角 星] 你知道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请一名学生上来指出这五个角. 五角星 因为它有五个角. 5分 境中.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它是数学中的一种平指出五个角. 面图形.角在哪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合作学l 认识角 习探求1.找角 新知 演示课件街景图. 提问:图中哪里有角?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角? 2.折角 角来. 1.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能倾听他人发言并补充和评价. 3.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 观察街景图,交流找到的角. 交流生活中见到的角. 折角. 请同学们当小小魔术师,在你的纸上折出一个 摸角,交流摸到角的感觉. 18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你发 现了什么? 观察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指出角的各部分. 观察角的特征. 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摆角后,说说各部分名称.同2.摆角 桌评价. 拿出小棒摆一摆角. 4.判断角 出示图形 l 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拿出活动角,拉出一个角. 1.能大胆发言、倾听他人发言. 2.能进行一定的推理. 3.能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4.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判断角,并说说理由. 拉出一个角,说说各部分名 你能把它变大些吗?能把它变小些吗?说说你称. 是怎么变的? 2.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请一名同学把活动角捏紧,把边延长,请大家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比较角的大小. 有一对角朋友为了比出大小,争论不休,你愿发现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交流后,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把角变大变小后,交流方法. 14分 意帮他们么? 全课总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 课后请你再找找你的周围哪儿还有角? 比较大小后汇报交流. 交流本课知识. 3分 能总结出本课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密切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将数学教学变成活动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小小魔术师”等符合儿童实际的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操作、讨论、发言都非常积极.在突破重难点上,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亲自感知、亲身体验中思考和探索,从而有效解决了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