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满时扎紧袋口;针头等锐器放入利器盒内(根据工作量选择锐器盒,不宜过大),将锐器盒放入黄色感染性袋内,袋外注明科室、名称、时间,同收集工人进行交接,双方签字,资料保存3年。
(十二)输液室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宜分开。 十三、中医、针灸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时应穿工作衣、戴口罩,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和/或手消毒。
(二)诊室应配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如无条件配备洗手设施,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0天。
(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时通风。工作台面、地面湿式清洁,若污染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每日更换)擦拭。针灸床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及时更换。
(四)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别放置,医疗物品存放柜,应保持清洁。
(五)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六)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毫针、耳针、头针、
13
长圆针、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等)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的无菌医疗用品不可重复使用。
(七)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 (八)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刮痧、中药足浴器具、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与灭菌。
(九)拔罐应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含有效氯4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如被血污染后应及时清洁、使用含有效氯7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净残留的消毒液,干燥备用。含氯消毒液应现用现配,每日更换。
(十)医疗废物分类存放,3/4满时,扎紧袋口,标签注明。医疗废物资料保存三年。
十四、口腔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一)布局要求
1. 口腔诊疗区域、技工室和清洗消毒间应分别设置。 2. 口腔诊位间最好有隔断(1.8m),防止气溶胶交叉污染。如开展拔牙、口腔外伤缝合等项目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开展口腔简单种植外科治疗应有独立的诊室,复杂种植技术应在手术室进行。
14
3. 技工室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方便疏散粉尘。
4. 摄片室放射设备安排在建筑物的一端,人流较少区域。 5. 有方便的洗手设施,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干手设施和手卫生宣教图示。使用洗手液或有良好滤水功能的皂盒。 (二)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 口腔门诊相关制度健全,与本机构工作相符,并落实。 2. 医务人员应掌握并落实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原则、标准预防的原则、手卫生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3. 工作人员诊疗操作时,戴一次性外科无菌口罩、圆帽,工作衣最好是立领,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4. 为不同患者操作时更换手套,脱手套后进行手卫生。 5. 接触牙片和放入指定位置时洗手或戴一次性手套。 6. 使用防虹(回)吸手机,并落实防手机回吸污染的措施。 7. 物品存放区保持清洁,存放消毒灭菌后物品和去除外包装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等。
8. 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9. 口腔诊疗区保持环境整洁,每日开窗通风,物表地面每天湿式清洁和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