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6′ 增强学生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简要总结: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江南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早完成。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表演。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课堂练习 1.(2016·福建南平质检)《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 2.(2015·江苏盐城期中)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3.(2016·河北邯郸质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 )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 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 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4.(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考)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5.(2016·广东汕头质检)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 ) A.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 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6.(2016·湖北天门调研)(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 A.增加财政收入 C.增加粮食产量 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7.(2016·河北保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莫贾,上旌于思次(屋楼)以令市。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 哲宗元祐二年正月辛巳 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5》 (1)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反映的商业特点。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与以前相比,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板 农业 书 北方 经济发展 商业 两 经济重心的南移 手工业 设 宋 长江流域 社会生活 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设计中,比较多地体现出了历史学的学科特色,即“论从史出”。所有论点,都尽量引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史料作为证据。因为历史认识就在于从错综复杂的历史记载中寻找真实,通过有效的分析,从“死”的材料中尽可能还原出“活”的历史,作出正确的、客观的历史判断。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讲历史课不仅是陈述历史故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脉动,参与到历史探究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