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习题(上海体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53: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现的活动。

( )6. 在形成运动技能的泛化阶段,教学方法应强调纠正错误动作和强调动作细节。 ( )7. 在建立运动技能过程中,重要的感觉机能是视觉和位觉。 ( )8. 大脑皮层兴奋性越高,就越容易建立运动技能。

( )9. 即使在巩固、自动化阶段,仍应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 ( )10. 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总是良好的。

( )11.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层上各感觉中枢之间建立起暂时的联系。 ( )12. 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得不到同步发展。 ( )13. 随意运动只要大脑皮层下中枢参与,就能实现。

( )14. 大脑皮层建立的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学习新动作就越不容易。

( )15. 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各阶段时间的长短与动作的复杂程度和运动员的训练程度有关。

( )16. 在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内抑制过程加强。

( )17. 形成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动作的某些环节可达到动作自动化。 ( )18.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实现的反应,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无意识的。

( )19. 在无意识情况下实现动作自动化时,全过程不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就能实现。 ( )20. 想练结合教学法的生理机制,是由于在大脑皮质上使这一运动技能的暂时联系再一次接通,等于接受了一次强化。

( )21. 动作自动化后,第二信号系统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不起作用。 三、填空题

1. 人的随意活动,是从 开始,以 为中继,以 为告终的反射活动。 2. 运动技能本质上是 、 、 的运动条件反射。

3.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本体感觉传入冲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前一动作的

刺激,起 作用;又是后一动作的 刺激,起 作用。

4. 运动技能形成后,兴奋和抑制在 中枢内,有 、有 、 有 地交替发生。

5.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性变化,即 、 和 。

6. 一般而言,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 、 、 、 和 。

7. 所谓动作自动化是指 。

四、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关神经中枢兴奋和抑制相对集中的阶段,称为( )阶段。 A、泛化 B、分化 C、巩固 D、动作自动化

2. 人体在运动中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的随意运动行为,或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称为( )。

A、身体素质 B、训练水平 C、运动技能 D、非条件反射 3. 下列各项中对运动技能的叙述,( )是错误的。

A、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形成运动性条件反射的过程 B、运动技能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性条件反射 C、运动技能是连锁的运动性条件反射

D、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本体感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E.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关中枢建立了复杂的、暂时的神经联系 F. 运动技能间的相互关系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促进作用 4. 下列对动作自动化的描述中,( )是不正确的。

A、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可以在脱离意识的情况下完成 B、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是在皮层兴奋性低下部位完成 C、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控制中枢在低级中枢部位完成 D、所谓动作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可以不加思索地自动完成 5. 在运动性条件反射中,( )传入冲动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A、视觉 B、听觉 C、触-压觉 D、本体感觉 E、位觉

6.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层上各感觉中枢与( )中枢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A、位觉 B、视觉 C、运动 D、听觉

7. 运动技能形成后,兴奋和抑制在( )中枢内有顺序、有规律、有严格时间间隔交替发生。

A、运动 B、视觉 C、位觉 D、本体觉

8. 经常进行比赛性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对( )的适应能力。 A、新异刺激 B、无关刺激 C、非条件刺激 D、防御反射 9. 在分化阶段,运动动力定型( )。

A、初步建立 B、还未建立 C、建立较巩固 D、非常巩固 10. 动作自动化的实现,需要( )的参与。 A、延髓 B、丘脑 C、小脑 D、大脑皮层 五、简答题

1. 运动性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

2. 简述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各种因素,并举例。 3.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学要点。 4. 简述运动技能的形成与一般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差别。 第十三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身体素质 超等长练习 RM 最大摄氧量 无氧阈(个体乳酸阈) 反应速度 等动练习 无氧耐力 二、判断题

( )1.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有氧耐力的生理学指标,而无氧阈是反映无氧耐力的生理学指标。

( )2. 最大摄氧量受训练的影响明显,而无氧阈受遗传的影响明显。

( )3. 有氧耐力运动员训练早期最大摄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发展泵血能力,训练后期则主要通过增加骨骼肌用氧能力。

( )4. 最大摄氧量仅表明运动员最大摄氧能力的潜在能力,而无氧阈表明运动员最大限度维持有氧工作的能力。 ( )5. 无氧阈既可作为评定有氧耐力的水平,也可以作为控制用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强度。 ( )6. 最大摄氧量与骨骼肌慢肌纤维百分比有密切关系。

( )7. 与同年龄男子相比,女子的最大摄氧量小,原因使因为女子的体重较男子轻。 ( )8. 等动练习就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 )9. 超等长练习就是指运动中肌肉的长度始终保持相等的练习。 ( )10. 力量性运动员和速度性运动员肌纤维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 ( )11. 最大摄氧量是指机体在某种运动时每分钟摄入的最大氧量。

( )12. 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有氧耐力素质生理学评定时,应以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表示比较可靠。

( )13. 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经多年训练,最大摄氧量可并无增进,但无氧阈可明显提高,而无氧阈的提高与有氧耐力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 )14. 快肌纤维百分比较高的短跑运动员经短跑训练,最大摄氧量也可获得提高。 ( )15. 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因此,最大摄氧量是有氧运动成绩的唯一决定条件。

( )16. 男子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明显高于女子,如果用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表示无氧阈,则男女之间差别不大。

( )17. 力量训练中联系的安排应是小肌群的练习在前,大肌群的练习在后。 ( )18. 与其它力量训练方法比较,电刺激法对发展肌肉协调性作用明显。

( )19.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时给予的负荷越大,产生张力也越大,收缩速度就越快。

( )20. 为了发展短跑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应不断增加负重深蹲的杠铃重量,使肌肉体积增大,下肢力量相应增大。

( )21. 所谓动作时,是指从动作开始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 )22. 所谓反应时,是指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直至引起效应器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

( )23.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素质要求不同,有些项目的运动员可以表现出反应时短,而动作时长,但有些运动员却表现为动作时短而反应时长。 三、填空题

1. 速度素质是指 ,速度在运动中的三种表现形式包括 、 和 。

2.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 、 、 、 、 和 等机能能力。

3. 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因素包括 、 和 。 4. 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包括 、 和 等。

5. 肌肉进行 收缩之后,紧跟 收缩,称为超等长练习。 6. 超等长收缩肌肉产生的力量较大,是因为 、 和 。 7. 按照运动时能量供应特点,耐力可分为 和 。 8. 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是 、 和 。

9. 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 和 。 10. 动作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 和 。

11. 限制最大摄氧量的中枢因素是指 ,外周因素是指 。 12. 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 、 和 。

13. 评定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指标有 和 ,前者受遗传的影响大,后者受训练的影响大。

14. 跑速主要取决于步频和步长两个变量,而步频的加快有赖于 、 和 ;而 、

和 主要影响步长。

四、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氧运输能力的限制因素是( )。

A、肺通气和肺换气 B、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C、心输出量 D、血液Hb含量

2.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枢机制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B、肌纤维类型及其用氧能力 C、心脏的泵血能力 D、呼吸机能 3. 下列各项中,( )不能作为是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指标。

A、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 B、血乳酸大于11mmol/L(100mg%) C、呼吸商大于1.15 D、肺通气量必须达到50-60L/min E、参与运动的肌肉必须占全身肌肉的一半以上 4. 限制最大摄氧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肺通气能力 B、肺换气能力 C、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D、心输出量

5. 研究发现,男子在18-20岁时最大摄氧量达到峰值,女子的峰值年龄在( )。 A、12-14岁 B、14-16岁 C、16-18岁 D、18-20岁

6. 男子最大摄氧量的峰值能稳定保持到30岁左右,而女子保持到( )。 A、20岁 B、22岁 C、25岁 D、28岁 7. 称为最大摄氧量外周机制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B、呼吸机能

C、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D、心输出量 E、肌纤维类型及其用氧能力

8. 由于无氧阈出现并不是由于肌肉“缺氧”,因此,有人提议将“无氧阈”改称( )。 A、个体乳酸阈 B、运动后过量氧耗 C、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D、通气无氧阈 9. 加速疾跑训练主要发展( )系统的能力。 A、非乳酸能无氧供能 B、乳酸能无氧供能 C、乳酸能和有氧氧化供能 D、有氧氧化供能 10. 一般采用6-10RM的力量训练主要用于( )。

A、短跑训练 B、中长跑训练 C、长跑训练 D、超长跑训练 11. 发展800米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的训练常用( )。

A、大强度高乳酸值间歇训练 B、高强度低血乳酸重复训练 C、中等强度低血乳酸持续训练 D、中等强度低血乳酸变速训练 12. 间歇训练主要是使( )机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A、呼吸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神经系统 D、运动系统

13. 法特莱克训练法(速度游戏,即在自然条件下交替快跑和慢跑),主要发展( )系统的能力。

A、非乳酸能无氧供能 B、乳酸能无氧供能 C、乳酸和有氧氧化供能 D、有氧氧化供能

14. 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

A、重复训练法有固定的间歇时间 B、重复训练法的强度比间歇训练法大 C、间歇训练法的恢复时间长且不固定 D、间歇训练法有固定的恢复时间 15. 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运动能力,称为( )。 A、运动技能 B、身体素质 C、生理学指标 D、运动性适应 16. 高原训练对( )素质的发展作用不明显。 A、有氧耐力 B、无氧耐力 C、柔韧 D、灵敏

17. 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中骨骼肌形态及工作并不包括( )。 A、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B、肌纤维类型 C、肌肉长度 D、关节运动角度 E、内脏功能

18.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中,超负荷原则是指( )。

A、超过本人最大负荷能力 B、超过平时一般的负荷或已适应的负荷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习题(上海体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4p955gx7v1xep036okb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