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中考物理新素养突破大一轮河南专用练习题: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21:50: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章 物态变化

A组 基础题组

一、填空题

1.答案 熔化 保持不变

解析 0 ℃的冰变成0 ℃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所以0 ℃的冰效果会更好。 2.答案 凝固 升华

解析 绿化带内的植物全部穿上了厚厚的“冰衣”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衣”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 3.答案 液化 放出 上

解析 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即降温,所以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液化过程放热,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4.答案 升华 凝华 熔化

解析 固态干冰变为气体属于升华现象;高空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变为小雨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5.答案 气泡 减小

解析 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之降低,故水重新沸腾起来,会看到烧瓶内水中出现大量气泡,迅速上升变大。 二、选择题

6.答案 D 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 ℃,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温度计的液柱在0 ℃以

上,示数为20 ℃,故A、B错误。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故D正确。故选D。

7.答案 C 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坐垫温度很高,用湿抹布擦一下,坐垫表面会留下一些水,这些水将很快蒸发,同时吸收热量,所以坐垫就很快凉了下来,故选C。 8.答案 A 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凝重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选A。

9.答案 A 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即先熔化后凝固,故选A。 10.答案 D 由图知,该物质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在t1时刻该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处于液态,故B错误;在t2时刻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不断放热,但温度没有降低,故C错误,D正确。 11.答案 D 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冷风;故只有D说法正确。

12.答案 B 在冬天,车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雾气,故A、C错误,B正确;打开除雾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车窗玻璃就清晰了,故D错误。 13.答案 B 蜡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A错误;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B正确;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雾凇,由气态到固态,是凝华现象,C错误;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因为小水滴吸热变成了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现象,D错误。故选B。

14.答案 A 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B不符合题意;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C、D不符合题意。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 使用搅拌器、采用水浴法(写出一条即可) (2)48 5 小于 (3)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吸收

解析 (1)试管位置太高,盛有晶体的试管部位不能与水充分接触,受热不均匀,会影响实验现象;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使用搅拌器和水浴法加热。(2)晶体在5~10 min时间内温度保持48 ℃不变,故其熔点为48 ℃,熔化过程持续了5 min。由题图乙可知,该晶体熔化前图线的斜率大于熔化后图线的斜率,即吸收相同热量,固态时上升的温度高,即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3)刚撤去酒精灯时,晶体还会继续熔化,说明晶体在继续吸热,是由于水温高于晶体的熔点。

16.答案 (1)铁圈 (2)液化 (3)98 不变 (4)水的质量偏大

解析 (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3)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 ℃,即水的沸点是98 ℃;水

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4)由图丙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较小,其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大。

B组 提升题组

1.答案 低 快 大

解析 湿布包着的温度计,水在蒸发时吸收热量,所以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空气的湿度越小(即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少),则湿布中水分蒸发越快,温度降低得越多,因此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 2.答案 60 不会 醋汽化

解析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 ℃,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 ℃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

3.答案 B 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水珠要放出热量,只有遇到低温物体才能放出热量,所以甲虫背部温度一定低于空气温度,故选B。

4.答案 A 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

5.答案 C 图像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须吸热,故A错误;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98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 ℃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 ℃,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Δ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

6.答案 (1)25.5 (2)吸收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4)雨天(或潮湿天气) 解析 (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 ℃,则a温度计示数为25.5 ℃。(2)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3)通过b、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看出,c的示数低,b、c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可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若三根温度计示数差别不大,即水的蒸发快慢差别不大,说明空气湿度较大,此时水不易蒸发,雨天或潮湿天气时空气湿度较大;若温度计的示数差别很大,则说明空气湿度较小,晴天时空气湿度较小,由此可以猜想可能的天气是雨天或潮湿天气。

2020中考物理新素养突破大一轮河南专用练习题:3-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4w5i2fkz99lpyv23wwc1symv1joq10076n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