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李秀林考研笔记真正第五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7:59: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统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

(2)有所区别——运动时指物质的存在方式,使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变化是运动的一般内容;发展是在运动、变化基础上的物质的向上过程和前进过程。 2、运动基本形式——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运动。 3、运动基本形式的关系

(1)区别——不同运动形式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殊矛盾。

(2)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 4、方向性的表现——单一水平运动;下降运动;上升运动。

5、发展的总体方向——前进和上升。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2)旧事物——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3)新代旧的必然性

A、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环境和历史条件;旧事物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不适应环境的变化。

B、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成熟。

C、新事物在社会上是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

1、决定论的含义——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具有因果联系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学说。 2、决定论的类型——唯物主义决定论、唯心主义决定论 3、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含义及其类型

(1)含义——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统一是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最终原因,是具体事物这样而不是那样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制约力量。 (2)类型——机械决定论、统计决定论、辩证决定论。 4、各种与决定论相对立的观点

(1)目的论——万物由神或神秘力量按一定的目的预先安排。 (2)非决定论——否认联系、否认规律。 5、辩证决定论的内容 (1)因果联系

(2)必然性和偶然性 6、因果联系的内容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A、原因——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B、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A、区别——原因是原因,结果是结果。

B、联系——原因引起结果,结果一定有原因。

(3)原因和结果联系的种类——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7、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内容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A、必然性——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符合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

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B、偶然性——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A、区别——不同趋势。 B、联系——相互转化。

二、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实现过程——从可能到现实的过程。

3、现实性含义——是指当下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

4、可能性的含义——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5、如何把握可能性? (1)要区分可能和不可能

(2)要区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 (3)进一步分析现实的可能。 6、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对立 (2)统一 (3)转化

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1、规律的类型

(1)一般规律(普遍规律) (2)特殊规律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状态。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容和动力。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3、范畴的含义——即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四、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

1、客观辩证法的含义——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指与人类意识相区别的自然运动、社会过程的辩证法,是以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出现的各种物质形态运动发展的规律。

2、主观辩证法的含义——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指以概念作为“细胞”的思维运动发展的规律。亦称概念辩证法或思维辩证法。

3、实践辩证法的含义——是人这一主体有意识的社会化行为中所体现的辩证法。 4、正确认识三者关系

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1、质的含义——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与事物直接同一,即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 2、属性及其种类

(1)属性的含义——一事物与它事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2)属性的种类——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

3、量的含义——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更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4、度的含义——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

5、质、量、度的方法论意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其统一,最终实现适度。 二、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量变的含义——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事物功能的变异等形式。

2、质变的含义——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 3、量变和质变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系 1、量变的复杂性表现

(1)多样性——一是数量增减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空间排列次序、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2)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一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二是事物全局的性质未变而其中的个别部分发生了性质的变化即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

(1)形式的多样性——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2)质变过程中具有量的特征。 3、突变论及其类型

(1)突变论的含义——用数学模型方法来考察连续变化的由一种结构稳定态到另一种结构稳定态突然跃迁的过程。

(2)突变论的类型(变量少于四个)——折叠型、尖角型、燕尾型、蝴蝶型、双曲型、椭圆型、抛物型。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

1、矛盾的含义——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或基本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

(2)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互相依赖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4、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两种相反的属性

(2)相互联系——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6、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

(1)矛盾双方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在同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2)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7、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

(1)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2)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促成旧事物消失新事物产生。 8、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指它的有条件性。 9、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指它的无条件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2)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自始自终得矛盾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3、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1)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

(2)非根本矛盾是指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1)主要矛盾是指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复杂矛盾体系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非主要矛盾是指处于被支配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最后达到“融合”。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1)相互区别 (2)相互联结 (3)相互制约 (4)相互转化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个性和共性相结合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三、矛盾论与系统论 1、系统和要素

(1)系统的含义——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 (2)要素的含义——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 2、系统论与矛盾论关系 (1)相互区别

(2)相互影响——系统论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与否定

1、肯定的含义——是指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即确保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2、否定的含义——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它物的方面。 3、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1)相互排斥 (2)相互渗透

4、辩证的否定观的含义——也即扬弃。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包含肯定在内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5、辩证的否定观的意义——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

1、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2、事物发展的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3、事物发展过程的表现形式——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4、事物发展过程的实质

(1)发展的上升性或前进性。 (2)发展的周期性或曲折性。 (3)发展的回复性或回归性。 三、“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

1、否定性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应有之义。 2、否定性辩证法同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紧密联系。 3、过程论的含义

(1)世界上的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没有抽象的事物。 (2)每一个事物都有它的生成和灭亡,凡是产生的都是会灭亡的。

(3)每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从属于一个更大的过程,是更大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或一个部分。

4、过程论的基本核心——存在和发展都是过程。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一节 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一、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1、区别——自在形式为自然发展形式;自为形式为社会发展形式。

(1)发展源泉不同——自然发展是自然界各种因素自发的、盲目的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们交互作用的结果。

(2)发展规律的形成机制不同——自然规律形成于自然界诸因素盲目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社会规律形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物质和观念变换的过程。

(3)发展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不同——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交互作用实现;社会规律通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4)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同——自然规律更多地表现为力学规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2、联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A、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李秀林考研笔记真正第五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51xg6eb1h1jxus0hkxz44s0w0d4pn00w46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