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传播学知识要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22:51: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传播观念与人类本性

邵培仁

内容提要:

人受观念的支配,传播观念支配人的传播行为。但是,传播观念在传播学研究中却是一个被长期忽视和冷落的论题。本文从分析传播观念的含义与特点入手,提出并论述了四种传播观念。文章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传播,而不是别的什么特点;传播也不是任由个人驱使和随着个人生命的存亡而存亡的,而是生生不息、永恒不朽的;同时,传播也不是人本能的条件反射和对外物的纯客观反映,而是人性的折射和人格的外化,于是会有客观被粉饰、真实被虚拟的现象出现,社会成了剧场,传播就像演戏。这四种传播观念,与人类朝夕相处,我们被它困扰、被它左右,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本性。 ?·观念是思想的结晶,理性的武器,精神的向导。 ?·人既是符号的动物和传播的动物,又是受观念支配的动物。 ?·传播观念是传播活动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和表象,是传播活动在人的意识中的集中抽绎和凝聚,也是人们对传播实践的见解与评价。

一、传播是人类的特征 ?·传播是人类的特权和标征。 ?·人类的突出标志,人类与众不同的特征,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类的传播活动。 ?·传播是人类与动物的分水岭,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所在。 ?·我们承认,所有的动物似乎都有它们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蜜蜂用美妙独特的舞姿告诉同伴天涯何处是芳草,萤火虫以节奏欢快的闪光在夏夜里寻爱求欢,海鸥发现天敌时就大喊大叫,狮子用自己的尿液来划定边界,蚂蚁临终时则散发一种气味让同伴把尸体抬走……但是,这里的舞姿、闪光、喊叫、尿液和气味等,充其量只是动物因某种刺激而发出的信号。 ·信号不同于符号。 ?·信号与表示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极其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事物存在则信号存在,事物消失则信号消失。信号具有即时性、单一性和即物性的特点。 ?·符号的特点是任意性、约定性、组合性、传授性和跨越性。也就是说,人类运用符号传播信息是无刺激性和非即物性的,即语言表达无需由直接情形引起。 ?·有人说,当人类学会说谎时,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呼叫不同于说话。 ?·动物的呼叫系统是封闭的、僵硬的。它没有变化,声音奇特,数量有限而且相互排斥,呼叫的形式和意思也总是一样的。 ?·人类的传播体系和符号系统是独特的、开放的和变化的。人类运用符号传播信息,形式灵活,生动形象,并且总是有目的、有特定对象的。 ?·动物不能创造符号,也不能认识符号,更没有人类通过符号将信息传之千年、播之万里的那种特殊本领。 ?·符号是人类精神的工具,思考的武器,传播的载体;有了它,人类的精神能力才得以飞跃般地提高。

二、传播生生不息,永恒不朽 ?·人世往而不返,传播进而无极。只要有人和人的活动存在,就会有某种形式的传播存在。传播又是精神的实体,只要它以一种“符号化实体”进入传播渠道,它就会成为一种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社会存在而播之万里、传之千年。 ?·于是,我们就可以穿过时间的隧道,与屈原对话,同李白交流,与杜甫谈心,同苏拭沟通;我们就可以跨越空间的阻隔,把人类复杂的思维过程予以无限延伸,将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予以代代相传;我们不仅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还知道自已已做了些什么,还将要和应该做些什么。 ?·通过传播,我们斗智斗勇,规划人生;通过传播,我们拥抱天地、把玩宇宙。 ?·人类的全部智慧和秘决就在于传播,正是传播造就了人的尊严和伟大。 ?·历史表明;没有传播,人类就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 ?·一个人的生命抗扭强度和人生滋润状态,同他的传播水平、传播能力成正比。 ?·一个人若不善驱使传播,就会成为被传播驱驶的对象。 ?·传播既不像有人所说的“与人同生、与人同亡”,也不像有人所说的“想传即传、想止即止”。 ?·传播不是暂时而短促的社会现象,而是长久而永恒的人类活动。 ·人怎样才能“死而不朽”呢? ?·古人认为;“立言”可以使人死而不朽,但其地位在“立德”、“立功”之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言”,就是要重视书写传播和文字传播。 ?·韩愈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②魏裔介也认为;“一时劝人以口,百

世劝人以书。”(《琼瑶佩语》) ?·孔子以《论语》名世,扬雄以《法言》传世,司马迁忍辱撰《史记》而扬名后代,曹雪芹食粥著《红楼梦》而享誉海内……都是以“立言”传播“高视于万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成为精神的不朽者。 三、传播是人性的外化 ?·传播不是人本能的条件反射,也不是对外物的纯客观反映,而是人性的折射,人格的外化,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最为神奇和最富人性的独特现象。 ?·传播是人类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工具,是推动人类由动物世界进入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核能”。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也是人性和人格的建筑材料。没有传播,就没有人性和人格,也没有人。 ?·因此,自古至今的哲学家无不同意:人既不完全像上帝,也不完全像野兽。他的传播行为证明他的确是人。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杨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法言·问神》)“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如君为人。”(《白氏长庆集·读张籍古乐府》) ?·说到底,“传如其人”。传播是人的社会表现和精神浓缩。就是说,人的传播怎样,人性的面貌和人格的本质也就怎样;是传播规定和划定了人性和人格的坐标和圆周。屈原的忠贞耿直,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奔放,杜甫的忧国忧民,都表现在他们的传播之中。 ?·传播又是人们心境的映照、感情的表现、品德的外显。 ?·传播是一面镜子,映出的是人的“另一个”自我或自我的“另一面”。它虽然不能等于现实的自我,但文品体现人品、传播反映人性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四、传播就像“演戏” ?·莎土比亚曾说过:“全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不过是演员”。 ?·人类在传播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演出”规则主要有四条:一为逻辑,主要解决“通不通”的问题;二为语法,主要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三为修辞,亦即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四为情境,亦即解决“行不行”的问题。 ?·演出的规则不是私人的,而是演员和观众双方所共有的。 ?·谁不严肃地对待演出规则,谁就是演出活动的破坏者,谁就会遭到观众的奚落和指责。 ?·尽管传播学者一再强调传播的真实性原则和可信性原则,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传播——演出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故作姿态。 ?·萨姆瓦说:“我们大家都是演员,都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面孔)。在我们心情不爽

的时候,它却能露出一副笑颜;当我们并不忧伤的时候,它却现出一种凄戚的神情。” ?·人的社会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婴儿培养、改造成一个为观众所接受和喜爱的“演员”。 ?·因此,不管你是否愿意,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表明:社会就像“剧场”,传播就像“演戏”。

讨论题:谈谈齿舌之辨的传播学意味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们叫到床边,他张开口用手指一指口里面,然后问弟子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众弟子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能答得上。

?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须硬,但它寿命不长;舌头须软,但生命力更强。

第一讲 传播社会与媒介时代

浙江大学传媒学院 邵培仁

一、传播学是人类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和“通行证”。

?在未来,如果一个人对传播学一无所知,那么他虽然身在信息社会,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公民。

?因此,不论是学习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还是学习广播电视专业、社会学专业、文秘专业等,都应该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史和基本规律,知道如何运用传播学的原理与知识指导各种传播活动,知道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并知道如何避免信息伤害和信息污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媒介的功能与作用。

二、让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同媒介的特点与需求吻合和匹配

?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新媒介的诞生即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意味着一种新文化和新生活的出现。只有那些与这一时代的标志性媒介相匹配的人和事物才能获得飞速发展,而那些与之不匹配的或相抵触的人和事物将因此而受到损害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了解和熟悉媒介的特点和需求,使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与其吻合和匹配,就成了人类的终生追求和当代人的必修课。

?纵观人类传播史,与语言传播媒介相适应的,是人类创造的神话、寓言、传说、演讲、说书、戏曲、诗歌等言说文化;与文字传播媒介相对应的,是人类发明的简牍、

搜索更多关于: 传播学知识要点 的文档
传播学知识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52ac22jc617c193741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