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心理学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20:00: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名词解释

1. 感觉:是人们的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

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2.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

的心理过程

4.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

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5. 定势:又叫心向,指重复先前心里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

态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6. 表象:又称意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

的形象

7.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8. 注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伴随感觉、视觉、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即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9. 情绪和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一

种心理活动

10. 意志: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有意识支配和调整个人行为以克服困难

的心理过程

11.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所需

1

的心理条件

12. 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括了一个人

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3. 性格: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4.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

稳定心理特征】、

补充:心理学: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研究

观察:知觉特殊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主动知觉的过程 有意注意:自觉地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直的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

重点(填空,简答) 第一章

1. 1879年冯特实验心理学之父

2. 心理学研究对象: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 3.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4. 个性心理(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自我意识 5. 研究目标:①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②清晰解释发生的事实;

③客观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④行为的控制

6. 心理学流派:①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②机能主义心理学(实

用);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毕生 1913 第二势力);④格式塔心理

2

学;⑤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⑥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

1. 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心里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2.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由胞体、轴突、

树突构成 3. 左半球是优势半球 4. 客观环境是心理产生源泉 第三章

1. 感觉和直觉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感觉是人们的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察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联系:感知觉都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2. 感觉分类:外:视觉(大部分)听觉(次)嗅觉味觉肤觉 内:运

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3. 知觉分类: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视听知觉 触摸知觉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

4. 感受性大小:用感觉阈限度量;阈限值越低,感受性越高;阈限

值越高,感受性越低,二者成反比例关系。

5. 感觉的对比: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某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3

联系:不同感受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6. 知觉活动规律: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7. 影响知觉选择效果:①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②知觉对象

本身的组合及其活动性;③知觉这本身的主观因素

8. 如何培养观察力?①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知识准备;②激发学生观

察兴趣;③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④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⑤做好观察总结;⑥加强观察训练 第四章

1. 记忆分类:内容:①形象记忆 ②语词-逻辑记忆 ③情绪记忆 ④

动作记忆

久暂:①感觉记忆 ②短时记忆 ③长时记忆 意识性:①外显记忆 ②程序性记忆 2. 记忆过程:识记 保持 再认或回忆、

3. 影响识记条件:①目的和任务 ②材料的性质 ③难度和形式 ④材

料数量和加工深度 ⑤识记者主体因素

4. 遗忘曲线规律:识记后在大脑中保留的经验随时间推移而逐渐衰

5. 遗忘原因,学说:①记忆痕迹衰退说 ②干扰抑制说 ③动机性遗

忘说 ④线索依赖性遗忘 ⑤同化说

6. 良好的记忆品质:敏捷性 持久性 准确性 准备性 7.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里:

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记忆的敏捷性 ②确定记忆目标 培养记忆

4

搜索更多关于: 2013心理学复习 的文档
2013心理学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56kv7kvue0n19b8i5f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